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4/27 17:01:00 來源:央視網CCTV7 閱讀數:
這里是楊琳文的工廠,遠遠就看到屋頂上冒著陣陣白煙。
記者剛走進工廠,就感到有些異樣。這里面空無一人,防火設備隨處可見,一扇扇大門禁閉,甚至還掛著鎖。
記者:“你這里面怎么全都關著門呢?
楊琳文:“先把好東西關住,先把味道關到這里面,不要讓它跑了。”
打開這扇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很快記者就被這屋子里的濃煙嗆的吃不消了。
記者:“眼睛都睜不開了,你不嗆嗎?”
楊琳文:“我已經習慣了,我自己已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過幾年,已經是火眼金睛,你看我走到這里面都好像是沒感覺似的。”
楊琳文之所以對煙這么熟悉,是因為他的財富全都離不開這煙熏火烤。
記者:“這火里是臘肉嗎?”
楊琳文:“這沒有,這里如果有臘肉那就變成炭了。你往上看,往上看,往咱們的頭頂看,這上面掛著三十多頭豬。我給你開燈。”
楊琳文之所以會做臘肉,是因為這種味道他太熟悉了,他從小吃到大。
楊琳文是土家族人,而土家人的生活離不開臘肉,他們每年都有熏臘肉的習慣。
這戶土家族人家剛剛殺過年豬,他們要把吃不完的豬肉、豬腸等很多部位制作成臘肉。
這位土家族阿婆正在將鹽揉進豬肉里,經過三五天的腌制后,往堂屋取暖和燒水用的柴火堆上一吊,一家人烤著火,聞著臘肉在裊裊青煙纏繞中散發出來的誘人香氣,是他們覺得最清閑快活的日子。
經過一個月的煙熏火烤,豬肉變成這樣的燒紅色,臘肉就做成了,放上兩三年都不會變壞。
臘肉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這一片片臘肉是楊琳文兒時最愛,但卻極少能吃到的美味。如果不是他被逼無奈,辭掉大學老師的工作回到家鄉,楊琳文也不會想到利用臘肉闖出一條財富之路,2014年最多的一天賣出了230萬元的臘肉,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這一切還要從他至今不愿向人說起的城市生活遭遇說起。
這種炒紅辣椒的味道深深植入了楊琳文的記憶里。
楊琳文出生在湘西鳳凰的一個偏遠的土家族小山村,上學時,每次回家母親都會給楊琳文裝上一瓶紅辣椒。由于家庭貧窮,為了省錢,他每天只買一份白米飯就著紅辣椒吃,一吃就吃了好幾年。
楊琳文:“那肯定膩啊,牙齒最后都酸的很軟的那種感覺。”
記者:“那么苦也要讀書?”
楊琳文:“這是必須的,山里人不讀書的話,你就沒有其它的辦法走出這個山里面。”
楊琳文的老家地處山區,交通不便。2001年,楊琳文成了村里少有的大學生,這個跳出農門的山里孩子,第一次來到城市,見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和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玻璃門。
楊琳文:“因為那個玻璃門太大了,又沒有貼一張紙,你完全看不出那有個玻璃門,啪的就撞了上去,那算是我到了城市以后最窘的一件事。”
楊琳文夢想著永遠留在城市生活,學習起來特別勤奮努力,4年后爭取到了留校機會,在吉首大學當了一名大學老師,這在老家是個光宗耀祖的事。
同學:“他已經是我們這邊最頂層的工作,最優質的工作。”
楊琳文的母親:“我這個兒子,我一輩子不會忘記他,這么爭氣,給我爭氣。”
看著楊琳文有了城市戶口,事業平穩,父母感到很欣慰,也漸漸放了心,但他們并不知道在城市生活的兒子日子過得并不舒心。
2009年,楊琳文辭掉了大學老師的工作,從城市回到了農村,人們對他的做法充滿非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鳳凰縣村民:“我們當時都罵了他,是不是你們祖墳通氣了,祖墳透氣了,就是說你是敗家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鳳凰縣村民:“是不是在學校里面犯了什么錯誤,等等,在學校里面呆不下去了。”
盡管楊琳文并沒有犯什么錯誤,但確實是在城市呆不下去才回了村,他有著說不出的苦衷。
在大學當老師的時候,楊琳文是系里的副主任,因為年輕、思想活躍,同事們都愿意找他聊天,但是只要一提房子楊琳文就變的很奇怪。
楊琳文的原同事:“主要是房子,他話很少。”
楊琳文的同學:“楊琳文你怎么這個樣子,我們大家都聊的熱火朝天的,一談到這個問題你就走。”
楊琳文:“買不起房,別人在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你即使在旁邊插嘴也不好,你不插嘴也不好,就很尷尬。”
楊琳文說,這個城市就像玻璃門一樣,看得見,但卻走不進去。但讓楊琳文沒想到的是,有一個姑娘走進了他的生活。這姑娘名叫符杏華,溫柔賢惠,對楊琳文也很好,相愛一段時間后,楊琳文認定她就是自己要娶回家的妻子??墒?,楊琳文第一次上門拜見過符杏華的父母后,就再也沒敢提結婚的事。
符杏華的父親符建國:“沒有安身的地方,起碼要有個能安身的地方。”
符杏華的母親吳春仙:“我說他房子都沒有,你嫁給他你們就苦一輩子的。”
為了能在城市買套房,把心愛的姑娘娶到手,楊琳文開始想辦法賺外塊,他賣過酒、賣過衣服,可攢錢的速度總是趕不上房價漲的快。戀愛兩年多,房子還是沒著落,求婚變成了一件堵心的事。
楊琳文:“本來我應該說,親愛的,我們結婚吧,這個時候實際上是你幸福感提升的一個點,我每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把那個話就壓住了。心里就很堵,就堵在這里了。”
符杏華:“我會問他什么時候結婚,他就會說急什么,我大大咧咧的,心里沒有特別的糾結,但是會不舒服。”
結婚一拖再拖,楊琳文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他覺得很對不起女朋友,作為男人不能再讓她沒期限的等下去了,必須趕緊掙錢買房。楊琳文想到了創業,但是做什么好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尋覓,楊琳文想把湘西老家的臘肉做成商品賣。他認為做臘肉的過程自己從小看到大,再熟悉不過,而且在農村建廠門檻不高,對于他這樣沒有什么起步資金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楊琳文對未來充滿信心。
楊琳文:“想著就是先把這個工廠做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可以再回到城市去。”
進入臘月,一些土家族地區至今還保留著殺年豬的習俗。
土家人殺年豬很有講究,不僅豬要選一頭最好的,還要選一個好日子。記者采訪期間,正好趕上了一戶土家族人家殺年豬。
讓記者納悶的是,殺死的豬用開水燙過之后,并沒有馬上褪毛,而是在豬后腿上劃開了一個口子。
記者:“他在干嘛?”
殺豬匠:“吹氣。馬上就鼓起來了。”
這頭兩百多斤的豬,不到三分鐘時間,就吹鼓了起來。
記者:“還能吹嗎?像個氣球一樣。為什么要吹起來?”
殺豬匠:“好修毛。”
用繩子把割開的口子系好,脹滿氣的豬很容易就把毛根剃干凈了。
土家人將吃不了的豬肉做成臘肉,而關于臘肉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過去隱居在大山里的土家族,過著以打獵為生的日子,他們將沒有吃完的野豬肉放在火堆上烤干食用,慢慢的便有了現在這樣把肉吊在灶臺上面熏出來的臘肉。而土家人吃起臘肉也頗有一番講究。
“臘肉就要燒皮,皮是硬的。”
因為臘肉在爐火上熏了很久,皮已經被熏硬了,經過炭火這么一燒,再將外面一層燒黑的表皮刮掉洗干凈,臘肉的皮就變軟了,口感也會好吃很多。
楊琳文就是想靠這種臘肉賺錢。2008年7月,楊琳文辭掉了大學老師的工作回到農村老家,借款30萬元,建起了臘肉加工廠。
臘肉在湘西隨處可見,大家都不看好,認為楊琳文做臘肉不能長久。
楊琳文的朋友:“家家有的東西,他做這個東西,我們當時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鳳凰縣村民周祖輝:“我不知道臘肉你賣給誰,對不對,我當時覺得市場肯定不大。”
楊琳文不是個魯莽的人,別人的擔心他早有考慮,并且事先制定好了自認為穩妥的銷售方案,但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完全在他的計劃之外。
這里是鳳凰古城,楊琳文的老家距離這里只有20公里,近年來,隨著鳳凰古城旅游升溫,吸引了很多省外游客。楊琳文盯上的就是這些不會做臘肉的外地人,他認為臘肉是湘西人喜愛的美味,外地人也一定會喜歡。楊琳文憧憬著靠臘肉迅速翻身,殺回城市買房迎娶心愛的姑娘。
2009年的十一,楊琳文在鳳凰古城的臘肉店開業了,他認為自己的產品一定會在黃金周火起來,特意請了幾個臨時工在工廠等著,只要店鋪一斷貨,馬上就開工生產。
楊琳文的工人包燕國:“刀磨的好快,請了十多個工人全部在那里等,等開工。”
然而,楊琳文失算了。那幾天,他站在店門口一刻不停的吆喝,可密密麻麻的游客只是與他擦身而過,很少有人走進店鋪。整個黃金周下來,計劃賣10萬元的臘肉,只銷售了不到一千塊錢。
楊琳文的員工黃人于:“滿腔熱血,結果是一身凄慘。”
慢慢的,楊琳文發現這個店鋪和別人的不太一樣??捎浾呖戳税胩煲矝]找出來,楊琳文說問題就在這不起眼的三級臺階上。
楊琳文:“最討厭的就是它有這么幾個不起眼的臺階,我們行話講就是一個臺階,你的生意就縮一道水,三個臺階你的生意就縮3道水。游客來古城他是帶著一種玩的心態,逛到這里,有個東西,我就看一下,你如果讓我上幾個臺階去拿,我可能會覺得有點累,或者不經意間就走過去了。”
楊琳文關掉了這家店鋪,精心在鳳凰古城尋找到了一家公認的旺鋪,花8萬元轉讓費盤到了手,憧憬臘肉銷售也變得興旺起來。然而,事與愿違,雖然臘肉銷售有了起色,但依舊不溫不火。
楊琳文的員工:“每天數,從店門口過的客人,888個人,999個人,這樣數,數到后面我們都沒信心了,沒人進來。”
楊琳文的員工:“慘淡到我們有時候在門市連一單都沒有出,這樣的情況都有。我們就調侃有沒有吃鴨蛋,一個星期要吃兩三次鴨蛋,這樣子。”
外地人對臘肉沒有飲食習慣,而湘西本地人對臘肉又太熟悉,兩個極端讓銷售如同鉆進了死胡同。創業兩年過去了,楊琳文的臘肉工廠經常是半年開不了一次工,日常資金周轉完全靠借錢在維持,企業隨時都有可能倒閉。人們更加堅定了楊琳文賣臘肉是個錯誤。
楊琳文的朋友:“喊他楊董事長,楊董事長,那么慘的經營狀況,所以說更多的時候是調侃。”
楊琳文的父親:“我們做父母的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學,現在有了這么好的工作你不要,我們都白辛苦了,爸爸媽媽都不顧了。之后搞得好你就搞,搞不好你就別回家了。不認他了。”
朋友的調侃,親人的不理解,楊琳文感到創業的路上很孤獨。楊琳文和女朋友已經戀愛5年了,本想靠創業買房結婚的他,卻落下五十多萬元的債務。楊琳文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就在他感到撐不住的時候,女朋友符杏華做了一件讓他想都不敢想的事——開口向楊琳文求婚,還把家搬到了農村。這是他們當時拍攝的結婚照片。
楊琳文的妻子符杏華:“如果我提出來的話,想在精神上能夠支持他,然后
別人都不支持他,至少還有我在他身邊。”
楊琳文:“你的女人都這么去相信你,這么去支持你,拿她一輩子的幸福去挺你的話,你還有什么理由去退縮呢。”
就在結婚后沒多久,楊琳文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這個發現讓他決定不在鳳凰古城開店了,周圍的人都感到不理解。
楊琳文的員工:“如果這么大的旅游市場都不賣,你能賣到哪去,誰會買。”
楊琳文的朋友:“因為我覺得鳳凰古城幾乎是他*的出路,因為這里有幾百萬的人流,天南海北的人。”
大家覺得楊琳文的生意做到了頭,可2年后,這些熏臘肉用的柴火,楊琳文每天要用掉2000多斤,2014年臘肉的銷售額最高的一天達到了230萬。能做到這一切,是因為他的一個重要發現。
楊琳文:“旅游市場的游客來了一次,他在當地買了一些產品,他覺得好吃,但他也不可能再來這個地方,所以你每次在經營營銷的時候,你都在抓新的游客,所以就不容易做出品牌。”
楊琳文到底發現了什么呢?有一天,楊琳文不經意的把臘肉掛到了網上銷售,一段時間過后,他驚奇的發現,網上的臘肉銷量幾乎每天都增加。2011年,楊琳文停止了一切線下銷售,2年時間,公司從幾個員工,發展到了近百人,楊琳文要打造一支有生氣、適應電子商務文化的團隊,這里的員工每天都是在這樣的早會后開始一天工作的。
楊琳文:“希望大家把玩游戲的激情帶到一天的工作當中去。”
通過線上與客戶聊天,楊琳文發現,在網上買臘肉的大部分是生活在全國各地的湖南人,他們不僅熟悉臘肉味道,更對家鄉有著剪不斷的情節。于是,楊琳文在宣傳和包裝上突出湘西特色,喚起了更多人的故鄉情。2013年的雙十一,公司上下早早就開始摩拳擦掌。
楊琳文:“雙十一是從凌晨開始,我們在電腦上接了一個連接音響,每成交一單就響一聲,十二點剛過就聽見叮叮叮。”
2013年雙十一當天,楊琳文的臘肉銷售額突破了180萬,這是他們當時忙著發貨的照片。
楊琳文:“鎮上的一條街,然后全都已經塞得滿滿的,然后當時,每一個過去的人,都是看著我們以為發生了什么事情,然后那些車都已經過不去,還要給他們讓道。”
2014年,楊琳文在湘西古丈縣建立了新的加工廠,除了自己豬場出欄的近2000頭豬之外,還收購了23萬斤豬肉制作臘肉。楊琳文把公司總部搬到了長沙,那里交通方便,快遞速度快,費用低,適合電子商務的發展。2014年,雙十一當日成交總額230多萬元,年銷售額4500萬元。
如今,楊琳文已經在長沙安了家,不僅自己搬進了新房,還給父母和弟弟各買了房子。但在我們的采訪即將結束時,楊琳文告訴記者,走出去后回頭看,家鄉才是自己心靈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