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12/1 9:17:00 來源:湘潭在線 閱讀數: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湘潭縣楊嘉橋鎮曠家村的湘潭縣興龍畜牧業有限公司,發現這里空氣清新,魚塘與菜畦相得益彰,苗圃內傳出悠揚的音樂聲,聞不到半點糞便的惡臭味。若不是門口掛著養豬場的牌子,讓人很難相信,這竟然是一處生豬養殖基地。
在以生豬養殖著稱的湘潭縣,如何實現生態養殖,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豐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在這方面,湘潭縣興龍畜牧業有限公司利用豬糞豬尿發酵產生沼氣發電,沼液與沼渣用來制作有機肥,每一樣廢棄物都物盡其用,可謂“兩型”養殖的典范。
興龍畜牧是一家新型農牧業民營公司,目前擁有一個500頭基礎母豬養殖場,年出欄種豬及商品豬1.3萬多頭,年產值3200萬元以上。2011年,該公司建成15000平方米標準化豬場,并升級為一級擴繁場,豬場內綠化率為35%,生活區綠化率為45%,生豬成長在一個園林式的環境中,場區內幾乎沒有糞污產生的氣味,場內采用水簾降溫、負壓通風等系統為豬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
與別的養豬場不同的地方,正是大型沼氣綜合利用工程的應用。
“公司成立初期,我們并沒有考慮到糞便排放的問題。隨著養殖數量的增加,糞便排放處理不動,養豬場內惡臭襲人,令人生厭。”興龍畜牧業負責人劉國新介紹,豬場常年存欄生豬3000多頭,日平均污水排放量約80立方米。在這種情況下,為解決污水的排放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2013年,他們建成一座8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綜合利用工程。
我們在興龍畜牧養豬場內看到,池塘一側有兩個形似蒙古包的建筑,里面裝著沼氣。一側的發電小屋內,電機正在緊張運作。劉國新說,通過沼氣發電,每年可節省電費4萬元左右。
工程的建設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廢水進行綜合利用和有效處理,開發出了生物質能源–沼氣,沼氣不僅可以發電自用,還可以作為豬場工作人員的生活能源、提供職工食堂用氣和豬舍的取暖保溫,而經過處理后產生的沼液與沼渣則用來灌溉農田與蔬菜,充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結合。
湘潭市兩型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型創建遍及各個領域,養豬場廢棄物生態循環利用,為我市“兩型”示范創建,注入了新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