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6/15 9:54:00 來源:大慶網 閱讀數:
“我家小半年沒買豬肉了。”“肉價怎么這么貴?”“現在豬肉都成配菜了。”……如今,很多市民是談“豬”色變。
確實,自去年下半年起,豬肉價格從“低谷”中走出,并一路高歌猛進;生豬價格也是如此,并創下近10年新高。
肉價在下跌到上漲的過程中,生豬的供應量在減少。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態勢。
業內人士表示,受市場供給量影響,豬肉價格今年將繼續呈上漲趨勢。
買賣雙方都有些吃不消
“后鞧多少錢一斤?”東風新村的劉女士來到東安陽光商都,挑肉時和攤主聊了一會兒。
“老顧客了,一斤16元。”
“都到夏天了,這肉怎么還這么貴呢?”劉女士說,“少來點吧,夠炒頓菜就行了。”
“可不,往年這時候都是淡季,肉價挺低,但今年肉價不斷漲。”攤販也很無奈,“我們進價高,賣價也得往上漲點兒。”
開了10多年肉店的陳老板和很多同行一樣,抱怨肉不好賣,也賣不動。
在豬肉價格一路上漲的背后,買賣雙方都有些吃不消。買方嫌貴,只能選擇少買或不買,用其他肉或魚等代替;賣方發愁,價高,買的人少,肉賣不動。
豬肉價格達歷史最高值
據悉,2014年,我市生豬養殖業遇冷——豬肉消費市場疲軟,整體消費力度不及預期,生豬出欄價格整體低于往年且降幅較大,養殖戶處于賠錢狀態。由于收益負增長,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
從2014年上、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豬肉平均價格從每斤12.14元、11.94元降至10.92元,呈持續小幅度下降狀態。
以2015年6月為分界點,豬肉價格開始“回暖”,其間出現小幅下行之后恢復上升。據市物價監督管理局成本調查監審局監測數據顯示,豬肉價格不斷上漲,已達歷史最高點,豬腰條、前槽、后鞧、精瘦肉的價格同比漲幅多在20%-30%之間。
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到今年端午節前,豬腰條、前槽、后鞧、精瘦肉的平均售價分別為每斤14.16元、15.01元、15.06元、16.8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漲幅為35.14%。
豬糧比進入紅色警戒區
豬肉價格漲,生豬價格也漲,而玉米價格下降,導致豬糧比距離盈虧平衡點越來越遠。
所謂的豬糧比,通俗地說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按照國家規定,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1,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但兩者比值過大或過小都不正常。
“受生豬產能等因素影響,生豬價格處于高位運行,到3月中下旬,豬糧比價為9∶1,進入黃色預警區域。”市物價監督管理局成本調查監審局局長陳紀文指出,從生豬生產周期看,生豬價格居高帶有恢復性和補償性,是過去3年生豬價格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整的結果,有利于調動養殖場戶積極性。
進入6月,生豬價格突破10元,達10.5元/斤,玉米價格呈下降趨勢,跌破1元,為0.95元/斤。由此算出,豬糧比價達10.9∶1。“豬糧比價達9.5∶1,即進入紅色警戒區域,破10更是從來沒有過。”市畜牧局畜牧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至少我參加工作以來,從沒有遇到過。”豬糧比價漲至紅色警戒區少見,而前些年曾跌入過紅色警戒區。
生豬存欄量較去年同期下降
豬肉價格和生豬價格上漲,歸根結底是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
在2015年6月份之前的兩年時間里,對生豬養殖戶來說可謂“寒冬”。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豬養得越多賠得越多,多數散養戶受不了,開始大規模退出養豬行業,即使堅持下來的養豬場,為了減少損失也不得不大量淘汰母豬或生豬。
連續兩年的淘汰,使得我市生豬市場遭受重創,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都大幅下降,市場供不應求。另外,南方連續降雨使豬舍倒塌,部分生豬淹死,南方生豬需求量一定程度增加,使得我市原本緊張的生豬供求關系變得越發嚴重。
市畜牧局畜牧科工作人員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生豬存欄量為136.3萬頭,同比下降16.5%;能繁母豬存欄量為13.8萬頭,同比下降14%。
我市迎來最強“豬周期”
“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一個完整的“豬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跌一年,穩一年,漲一年。
市畜牧局畜牧科工作人員介紹,每次肉價上漲都帶有補償性,可此輪卻有些不尋常。從2013年5月開始進入下跌趨勢,直到2015年5月才觸底,從2015年6月開始反彈,如今也連續上漲一年了。
伴隨生豬價格上漲,仔豬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每頭價格從前期的700元漲至850元左右,高的能達到千元。因仔豬價格上漲,再加上半年后的局勢、生豬價格不好預測等因素影響,部分生豬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并不高。
畜牧科工作人員介紹,雖然現在補欄量已經上來一部分,但豬生長有一定周期,要想顯效還需要一定時間。從現狀來看,我市迎來最強“豬周期”,生豬價格還會呈繼續上漲趨勢。
針對目前生豬市場價格情況,市物價部門建議生豬養殖戶密切關注生豬價格走勢,科學分析市場供應情況,理性把握補欄時機,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防止生豬產能過剩導致價格快速下跌而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