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6/28 10:46:00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提起東坑鎮東坑村的村民洪運澤,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經是村子的養殖戶,是典型的“豬倌兒”。
現今,“五水共治”已進入小流域、微治理的“巷戰”階段。在新常態下保全前階段的治水戰果,東坑鎮全面啟動畜禽養殖業治理,“豬倌”老洪積極配合工作,關停自己的畜禽養殖場。然而,文化程度低、沒有技能、缺乏社會經驗,除了種地的他卻難以增加收入來源。
“豬倌”老洪年輕時是村子里的竹匠,在村里“六邊三化三美”的路上,老洪重拾絕活,利用竹子的資源產業優勢,將竹子編織成竹籬笆,竹凳子,竹椅子。在他的家里,幾千根毛竹堆成“竹山”,鋸竹、破篾、編織,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短短的幾日里,“豬倌”轉變成了“工匠”。半年下來,他給好幾個村做了竹籬笆,給農家樂送去了竹凳子,竹椅子,大家對他的手藝村豎起了大拇指,同時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
“干幾天、耍幾天,不僅能掙工資還能照顧家庭。”村民李大爺在老洪家幫忙打下手,每月工資有上千元收入,對于老洪挖掘的這條致富路,李大爺很是贊賞。
老洪告訴筆者,自己的孩子還將會在淘寶上開了網店,他們編織的那些竹椅子、竹凳子等通過網店大量銷往泰順、文成、溫州等縣市的農家樂。“接下來我計劃進行竹制產品深加工,讓產業鏈更長。”說到竹制品加工業,老洪眼中閃現著光芒。
竹編在過去是農村人都會的一項技藝,利用竹子,都能夠很巧妙的編織成一些很實用的生活用品,現如今,用竹編出來的東西或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而作為農耕時代勞動智慧的結晶,竹編在人們心中留下很深的情結,更多的人已經將這竹編看作一門藝術,所編制的東西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正如老洪所說的一樣,也有很多人會前來購買他們的“工藝品”,而正是這樣一個契機,也給在家務農百姓們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增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