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0/12 9:47:00 來源:畜牧人 閱讀數:
2016年是產能不足年,據農業部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能繁母豬存欄量減少,生豬產能恢復緩慢,而第三季度的極端天氣導致飼料原料霉變情況較為嚴重,這與第四季度的季節性疫病爆發將一同影響后期的生豬供應。到了年底,南方地區做臘肉的習俗使得市民對豬肉的采購加大,供需兩端的變化形勢決定了后期豬價將出現上漲。
雖然行業發展將逐漸減弱豬周期效應,但目前的生豬產業鏈決定了近兩年還將繼續出現豬周期。本輪超強豬周期預計在十月就將結束,在十月豬價觸底之后將出現反彈,新的一輪豬周期將出現,在第四季度后兩個月,豬價或將持續的恢復性上漲。
去年豬價在九月份出現下跌,一直持續到了11月底。雖然今年三四月份仔豬成活率有明顯提高,但隨著九月后半段開始了生豬拋售,目前市場的生豬供給量環比去年并沒有得到明顯的增加。16年天氣相對惡劣,臺風多次來襲給我國多地的養豬場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所以今年第四季的豬價的回漲或提前到10月底或11月初。
從供需關系及行情走勢來看,豬價在年底回到18元/公斤可能性較大。多家豬企開始了生豬產能擴張計劃,但眼下能繁母豬存欄量并不會出現飛躍性的提高,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或有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當然進口豬肉是豬價上漲的一個重要隱患,但在第四季度供需兩端皆有較大利好的情況下,進口豬肉掣肘豬價上漲的力度將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