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0/18 15:47:00 來源:大慶市農業委員會 閱讀數:
1.3萬平方米的養殖場內,幾百只鴕鳥悠然踱步,時而三五成群追逐嬉鬧,時而分散開來獨自覓食……這些來自萬里之遙的非洲物種,已然在大慶扎下了根。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讓胡路區銀浪牧場的全興鴕鳥養殖基地,見到了這群“馱”來幸福和財富的“大家伙”。
“老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可在我這兒,帶毛的都是寶貝。”說話的人叫張開秀,是鴕鳥養殖基地的場長。說起鴕鳥,老張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
2003年,張開秀花兩萬元買回15只鴕鳥,租了3間房,開始創業。“我發現當時大慶沒有養鴕鳥的,養這個肯定能賺錢。”張開秀說。
萬事開頭難。沒疾病防治知識、鴕鳥蛋沒銷路……這些都曾讓張開秀一籌莫展。怎么辦?學!在讓胡路區和銀浪牧場的支持和幫助下,張開秀問專家、看書本、上網查,經過幾年的摸索終于總結出一整套成功的鴕鳥養殖經驗,并逐漸打開了銷售市場。
經過精心飼養,鴕鳥在養殖基地里健康生長、快速繁育,已經發展到400多只。“不光大慶,東三省就屬我這兒最多!”張開秀說。
酒香也怕巷子深,鴕鳥越養越多,不打打廣告宣傳宣傳,外人根本沒法知道。聰明的張開秀選擇“兩條腿走路”:建網頁,通過網絡銷售;在本地擴大知名度,吸引本地人購買。“通過這兩招,上我這兒找鴕鳥的人還真不少。最火的時候,一天賣了100多只幼雛、500個鴕鳥蛋。”他說。
“鴕鳥身上都是寶!鳥蛋一個能賣200多塊錢,鳥皮、鳥毛、鳥肉都很值錢。一只母鴕鳥,一年平均產蛋50枚左右,產值至少一萬多塊錢。”張開秀說,加上賣幼雛,養殖基地一年的產值能達到百萬元以上。
鴕鳥養好了,張開秀還不滿足。2008年,喜歡“獵奇”的他又引進了30只澳洲鴯鹋。“鴯鹋的生存環境、飲食習慣等跟鴕鳥相似。這些年,鴯鹋養殖也發展得比較好,目前大概有270只。”他說。
如今,除了鴕鳥、鴯鹋,張開秀還養起了孔雀。“鴕鳥渾身是寶,鴯鹋主要賣蛋,孔雀的毛也值錢。有了這‘三寶’,效益嘎嘎好!”每年幾十萬元的純收益,讓張開秀感到很滿足。
前不久,張開秀在讓胡路區的組織下,參加了“第四屆黑龍江國際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哈爾濱世界農業博覽會”。他說,這更加堅定了他對特種養殖的信心和決心,因為他相信,特種養殖、綠色食品會有更好的發展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