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1/16 9:54: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今年,在鎮、村兩級的鼓勵和幫助下,寧夏吳忠市利通區烽火墩村農民楊云在自己家的蘋果園里散養了200只鵝、1000只雞、2000只鴨。“鎮上農業技術人員教我喂養、疾病防治等技術,這些雞、鴨、鵝初步計算能收入8萬元。”正在果園采摘蘋果的楊云高興地說,發展草業經濟搞養殖,就是在一塊土地上掙雙份錢。這是自治區積極推進優質草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掉落的蘋果、樹葉、樹下的雜草都可以供畜禽食用,同時畜禽的糞便經過深翻、灌水可以當做果樹的肥料。”利通區扁擔溝鎮黨委書記劉少榮說,利用林下發展草產業經濟具有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等特點,對開辟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自治區草業管理部門介紹,近年來,在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退耕還草、退牧還草、振興奶業苜蓿行動計劃、糧改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下,全區優質牧草產業取得了新突破。2016年全區種草面積達168萬畝,多年生優質牧草留床面積保持在600萬畝以上,年提供優質飼草突破500萬噸,年加工苜蓿干草超過30萬噸。
權威專家認為,目前,寧夏草產業發展呈現三大亮點:一是規?;N植面積持續擴大,草產品質量大幅提高。“奶牛-苜蓿行動計劃”項目種植的高產優質苜蓿面積突破30萬畝,退牧還草工程種植的優質飼草基地面積突破40萬畝。二是科技支撐能力增強。積極發揮自治區牧草專家團隊的作用,每年明確主推牧草品種和主推技術,啟動實施了萬畝苜蓿提質增效行動,使全區苜蓿產草量每畝平均提高10%以上,增收150元。三是區域布局和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積極推進大力士甜高粱、糖高粱等一年生優良牧草的引進試種與推廣,促進了為養而種的草畜一體化發展,有力地提升了全區草產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