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20 9:44:00 來源:咸寧日報 閱讀數:
“最近天氣好,是豬貼膘的時候。”10月31日下午,在通山縣南林橋鎮石門村9組,貧困戶夏雄偉和妻子夏泳中正忙著給豬圈鋪稻草。一番忙碌后,豬仔有了擋風屏障,哼哼唧唧叫得歡快。夏雄偉松了一口氣,露出笑容。
37歲的夏雄偉自幼家境貧困,自身還患有甲亢,他雖然是貧困戶,但是一直想通過努力,自力更生致富。村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后,有了政策幫扶。夏雄偉在通山農商行南林橋鎮支行貸了10萬元左右的免息扶貧款。剛好有朋友熟悉黑豬養殖產業,2016年,夏雄偉買了小豬,開始專心發展產業。
黑豬保種選育的過程是艱辛的。由于夏雄偉沒有學過畜牧專業,他只能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克服技術上的難題,甚至大冬天整夜守在豬圈里。
由于經驗不足,2016年,夏雄偉養的不少黑豬不是生病死亡,就是肉質沒達到標準,或者賣相不佳,導致出欄率很低。夏雄偉損失了近一半的創業資金,但他并沒有氣餒。
為了保證黑豬肉的高品質,夏雄偉四處請專家指導,制訂了科學的生態養殖方法。他利用豬舍建在山上的天然環境優勢,遵循黑豬的自然生長規律,采用生態放養模式:利用原糧和青草牧養,完全不用飼料養殖。夏雄偉還每天定期讓豬在山上跑,讓豬在青山綠水中快樂健康的成長,待豬自然生長到12個月以上,再出欄上市。
夏雄偉回憶,今年夏天,山里突降暴雨,通往山上豬舍的泥巴路也被雨水沖毀。全家人憂心忡忡,趕緊借了工具搭建臨時通道,將黑豬群安全轉移。為了隨時查看養殖情況,夏雄偉兩口子都住在山上。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全家的努力下,一頭又一頭黑豬順利長大出欄。
“黑豬生長周期較長,至少達到10個月以上,而且要長期提供青飼料。但正因為如此,才能夠保持豬肉的品質,銷路也一路看漲。”夏雄偉說。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夏雄偉養豬場的豬已經從原來的幾十頭發展到現在的200多頭。夏雄偉都是將豬運到市場屠宰,自己銷售。“這種在山里長大的黑豬,肉質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到鍋里一炒聞起來特香。”夏雄偉介紹說,黑豬肉價格每斤30多元,除去養殖成本,預計明年能實現盈利。
“我希望與通山規模較大的食品公司、超市及酒店,簽訂黑豬銷售協議。”夏雄偉憧憬著。
夏雄偉心語:生態養殖黑豬,豬肉品質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