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2/9 19:36:00 來源:中新網 閱讀數:
傳統生豬養殖對環境的影響有目共睹,如何調解生態環境、市場需求和養殖戶致富夢三者之間的關系,福建晉江做出有益嘗試,他們采用“高樓養豬”模式,生豬養殖不再臭烘烘,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養殖戶利益三方共贏。
近日,記者探訪晉江市安海鎮坑邊村,一幢新建的六層大樓不住人,而是被當成“豬舍”來養豬。
據大樓業主單位晉江紫濱農牧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共投資358萬元,新建了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設施、漏縫地板、刮糞溝、消毒系統、監控系統,購置了刮糞機、豬舍刮糞導尿管道等,完成了豬舍的全部標準化升級改造。
與紫濱農牧公司一樣,晉江聯興農牧有限公司也采用高樓養豬模式,建設一幢六層高樓,配合漏縫地板、自動清糞設備、雨污分離設施、養殖場廢氣收集系統、自動送料系統、糞便發酵塔等先進的養殖技術,成為泉州市現代化、自動化水平最高的養豬場。
“糞便經漏縫地板干清后堆漚發酵成有機肥,尿液、污水通過雨污分流設施減量化后,經沼氣池、好氧池、沉淀池、生化池處理后循環利用或納管集中處理,實現了從源頭遏制污染。”晉江市農業局畜牧站曾國榕說,他們組織人員對這些標準化升級改造項目進行預驗收,養殖廢水經第三方檢測后均符合達標排放標準。
據了解,目前晉江擬保留并正在進行標準化改造的生豬規模化養殖場有4家,目前累計存欄生豬1.25萬頭。
為實現生態環境、市場需求和養殖戶致富之間三贏的局面,晉江市農業局分別與4家養殖場簽訂改造承諾書,明確養殖場的主體責任,要求生豬養殖場對照申報的項目建設內容,制定建設計劃,逐項列出各項建設內容的開工時間、預計工期和完成時間,搶抓進度,統籌施工,確保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各項建設任務,未能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項目建設將自動放棄改造并逐步關閉退出。
據晉江市農業局局長李友加介紹,引導養殖戶對豬舍進行標準化改造升級,在“疏”的同時,晉江著重對禁養區及污染環境屢不整改的養豬場進行整治,予以“堵”。日前,磁灶鎮錢坡村一處養豬場,經行政處罰、限期清退生豬等程序后,仍在繼續養殖,為此,多部門聯合行動對這處豬舍進行搗毀。
李友加告訴記者,通過“疏”、“堵”結合,晉江擬保留并正在進行標準化改造的4家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升級改造項目完成后,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進一步顯現。四家養殖場按照環評報告批準的養殖量,可累計增加生豬存欄1.5萬頭,全市生豬存欄量達2.75萬頭,年出欄優質生豬5萬頭。在不污染環境和不得新建養殖場的前提下,既提高了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我市豬肉產品應急供應能力,實現了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