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2/28 13:50: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閱讀數:
2017年12月27日一大早,瀘州市古藺縣觀文鎮新鳳村2組貧困戶65歲的羅朝文家院壩里就熱鬧起來,原來今天羅朝文要將賒養了11個月的10頭“古藺丫杈豬”以每公斤高于市場收購價3元即9元/公斤的價格交售給古藺丫杈豬腌制品公司。過秤后,羅朝文平均每頭125公斤左右的丫杈豬,在公司扣除600余元的豬本500多元的飼料成本后,每頭凈收入1050元。當10頭豬的1.05萬余拿到手后,喜得羅朝文雙眼瞇成了一條縫。連連說:“仔豬公司‘賒養’、飼料公司配送、技術公司指導,現在養‘無憂豬’想不脫貧都難。”
今年在古藺縣觀文鎮及周邊農村,向古藺丫杈豬腌制品公司“賒養”生豬的養殖戶有300多戶,其中像羅朝文一樣的精準扶貧戶80多戶,年出欄“古藺丫杈豬”達2萬多頭。
保豬源 公司自建種豬場
古藺縣的觀文鎮新鳳村,平均海拔在800—1200米。雖然是高寒山區,但這里生長的丫杈黑豬(因該村一小地名叫丫杈而得名)雖然要長到250斤左右至少需11個月時間,但肉質卻極為細膩、鮮美,尤其是經用當地柏樹枝丫等熏制后,其肉質更是散發出濃郁的清香,讓人戀戀不忘,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場上供不應求,平均每公斤熏制豬肉產品賣到了96元。
2011年,為了將古藺丫杈豬發展成富民增收大產業。在古藺縣和觀文政府的支持,新鳳村村民楊國懷、楊國芳等4兄妹就出資建立了古藺丫杈豬腌制品公司。攜手養殖戶推行統一豬種、統一標準飼養、統一管理、統一高于市價收購,吸引了越來多的農民加入到“古藺丫杈豬”養殖隊伍中來。
然而,在經過兩年的養殖后,楊國懷和楊國芳感受到,由于公司實行“四統一”的養殖模式,但隨著加盟的養殖戶增多,豬種的來源卻成了問題,尤其是純正的純黑“古藺丫杈豬”在逐漸減少,遭遇豬種危機。
為此,2013年以來,公司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古藺丫杈豬種豬場”。該種豬場目前常年存欄優質本地純黑丫杈母豬630多頭,公豬30多頭,確保了常年存欄8000多頭,月出欄優質商品丫杈豬2000頭以上。
保品質 “賒養”生豬助脫貧
走進觀文鎮新鳳村二組村民貧困戶陳勇家的養殖場,陳勇正推著玉米面飼料車,給一群小黑豬“喂早餐”。筆者現場看到,陳勇家200多平方米的圈舍分成了6個小圈欄,每個圈欄里住著20只“古藺丫杈豬”,每個圈欄上方還掛著一盞升溫燈,四周也被草簾遮得嚴嚴實實。
“雖是冬季,但豬圈的溫度依然保持在20度左右,豬兒才能正常生長,所以升溫燈不能省。”陳勇說,“此外,我們的豬圈地面與其他養殖戶都略有差別,都是傾斜的,一般是25度到30度的傾斜,主要是方便豬尿排出……”陳勇說起養豬,頭頭是道。更令陳勇高興的是,他的這些“古藺丫杈豬”,都是向古藺丫杈豬腌制品公司“賒養”的,豬兒吃的玉米飼料都是由公司配送。
原來,古藺丫杈豬腌制品公司為確保“古藺丫杈豬”純正的品質,讓廣大農民不擔一分養殖風險,公司專門組建了一支由6人組成的養殖技術團隊,對愿意加盟公司養殖“古藺丫權豬”的農民全部實行“賒養”,豬兒所吃飼料全部配送,養殖戶除出勞力外,不出一分錢。
按照簽約協議,公司免費給養殖戶提供仔豬、飼料和管理技術,生豬11個月以上出欄,由公司統一收購,保底價每公斤高于市場價3元,豬本和飼料在賣豬時代扣。“不出豬本、不出飼料,就出點勞力,這就相當于無本生意,但喂養得按人家的標準來。公司技術員隔個三五天就會下來監督指導一次。”陳勇告訴筆者,今年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他“賒養”的40頭“古藺丫權豬”全部符合正品標準,目前活豬都是賣到了18元/公斤,每頭豬凈利都上1000元。“今年僅靠養豬,一家5口人就輕松脫貧摘帽。”陳勇高興地說。
據悉,今年在觀文鎮新鳳村的80多戶貧困戶,靠著公司“賒養”生豬,戶均增收都在1.5萬元以上,加上其他農業生產性收入,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