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6/11 10:14:0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閱讀數:
春風勁吹,綠草萌芽。初夏時節,記者走進隆子聶雄奶牛養殖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現代化養殖場區。場區內干凈整潔,庫房、辦公房、消毒室、飼料加工間等養殖設施一應俱全,膘肥體壯的奶牛在悠閑地吃草,一聲聲奶牛的歡叫聲匯成了一曲歡快的農家小曲。
特色產業發展的龍頭
“奶牛養殖一直是隆子縣的特色產業,也是推動農牧業發展的朝陽產業,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的建成投產,標志著黃牛改良成果在聶雄開花結果,種養產業的深度融合。”隆子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巴桑旺堆告訴記者。
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項目采取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模式,國家投資7300萬余元,企業自籌資金4700萬余元。養殖基地使用TMR飼喂系統、糞污處理設備、轉盤式擠奶機等先進設備,已成為山南市的標桿奶牛場,是山南市規模*的高原生態奶牛養殖基地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山南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奶牛場。
談及奶牛基地的發展,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總經理巴珠信心滿滿:“我們正在跟拉薩凈土乳業公司洽談,前兩天他們來我們公司檢測鮮奶,所有指標都通過了。今后我們還將生產加工高端純牛奶和酸奶。”
群眾增收致富的福地
“養殖基地有奶牛700多頭,帶動就業68人,其中大學生1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2名。”巴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你看這些牛,養得多壯實,今年存欄預計能達到1500余頭,其中產奶牛800余頭,預計年產奶1900噸,實現創收1000余萬元,可輻射帶動200多人增收!”
“為了讓更多的群眾受益,也為實現項目效益*化,我們決定在本縣購買奶牛。”巴珠說,養殖基地的第一批奶牛是以平均每頭1萬元的價格從群眾手中購買的,共400多頭。“原計劃,奶牛是從內地引進,但我們覺得隆子縣黃牛改良已有40多年歷史,現在本地奶牛品質好,符合奶牛場的標準。同時,不會出現高原生存不適應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老百姓實現增收。”
“現在看來,我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巴珠說,“目前養殖基地里所有的奶牛都通過了驗收,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近年來,隆子縣大力實施就業幫扶促穩定增收、產業幫扶促致富增收等舉措,努力提高幫扶質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記者來到奶牛基地的牛棚時,剛好趕上了奶牛的“午餐”時間,一名工作人員步履蹣跚地在牛棚忙碌著,她是日當鎮扎村的村民卓瑪曲珍。“從小就腿腳不好,沒辦法出去打工,以前基本賦閑在家,自從在這里工作后,包吃包住一個月還能拿到4000元工資,特別感謝縣委、縣政府的幫扶措施。”
飼草料是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基本前提。巴珠介紹說,目前,奶牛基地從群眾手中流轉了荒地3000多畝種植飼草,每畝每年給租金400元,不僅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同時也節約了很多購買飼草的資金。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樂園
現在,聶雄奶牛養殖基地已經使用了比較先進的牛糞尿固液分離技術。
在糞肥生產區,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平措云旦正熟練地操作著牛糞尿分離機。
他介紹,通過牛糞尿固液分離后,每年能生產液態有機肥2000余噸和固體有機肥1500余噸,這些有機肥將送往飼草基地和縣城“菜籃子”基地,實現綠色高效的種養結合。
“我把公司里的年輕人,特別是那些大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培養。”巴珠說。為了扎實做好全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近年來,隆子縣認真貫徹落實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各項部署要求,積極調動各級力量,采取典型引領、轉變就業觀念、搭建平臺等多項措施,努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創業。
據了解,目前,僅在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就業的就有13名大學生,“隨著標準化和機械化的推進,奶牛基地內純勞動型務工人員的需求逐步減少,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獸醫和機械操作員等。”已經是總公司負責人的大學生達娃央金說,目前,公司準備派出一些大學生出去參加培訓,讓他們學習實實在在、能用管用的東西。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來奶牛養殖基地就業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有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我們一定會抓住政策機遇,帶領大家把奶牛養殖基地建成有組織、有規模、有效益、能就業的現代化高科技養殖基地,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吸收更多大學生就業。”對未來,巴珠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