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15 13:20: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豬“紅斑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的皮膚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死亡率較低、飼料轉化率降低等特點。
發病原因
豬“紅斑病”是多種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豬群的一種綜合性皮膚性疾病。在諸多的豬傳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較多,對機體的危害也非常大,而對豬“紅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豬皮炎腎病綜合征、豬弓形體的“帶蟲免疫”、慢性豬瘟和慢性豬附紅細胞體病等。
診斷要點
發病豬只體表出現許多散在的突出體表呈“粉紅色、紅紫色”的斑點狀丘疹,首先由后臀部位出現,并隨著病程的延長,紅斑點丘疹向軀體的不同部位蔓延,如肩胛部、夾背部、耳朵、腹下、四肢等。
隨著病程的延長,斑點狀丘疹的“中心”會出現黑紫色區域,并逐漸蔓延變大,相互間融合成一片,嚴重者還會逐漸潰瘍。如果周邊環境控制不好,常并發疥螨、癢螨、滲出性皮炎等,病豬出現摩擦墻壁、表皮有油脂性物質出現等癥狀。
病豬會出現采食量下降,漸進性消瘦,飼料轉化率降低,皮毛粗長,體表蒼白,個別出現黃染、發熱、便秘或腹瀉等病癥。病豬最后多因“營養不全”而衰竭死亡或繼發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桿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紅細胞體病、鏈球菌等并出現死亡。
綜合防治
飼養管理方面 加強飼養管理,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在天氣悶熱、斷奶、免疫、仔豬閹割、豬群轉欄時,在飲水中添加維多利,減少應激,增強機體抵抗力,尤其要注意飼料質量、疫苗免疫、溫濕度變化等。加強環境衛生措施,定期進行交替消毒,加強豬場環境和豬舍消毒滅蚊工作。將病豬集中隔離在遠離健康豬群的地方,進行飼養和治療。
藥物控制方面 在飼料中添加抗病毒I號粉(2袋/噸飼料)+恒福特(6袋/噸飼料)+強力霉素(250ppm)+魚腥草散(按推薦劑量使用),連用混飼10-15天;同時做好豬群驅蟲工作,以控制寄生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