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5 11:14: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
“口味好,品質高,買點嘗嘗鮮!”剛買了一公斤豬肉的李女士說。1月1日上午,“國寶”膠州市里岔黑豬“拱”進青島——首家里岔黑豬肉專賣店在青島東海路佳世客超市對面開張。盡管每公斤價格80元,但還是很受市民追捧。店方介紹,三天假期就賣了近100公斤。
據了解,膠州里岔黑豬現在實行生態養殖,讓這些豬兒“洗桑拿睡席夢思”,而且還聽音樂。以前因為產量太少,這里產出的豬肉以每公斤140元的價格當禮品出售;現已初步達到規模化生產,才以每公斤80元的價格走向市民餐桌,仍供不應求。
■“國寶”豬聽音樂成長
“我們現在養殖的‘里岔黑豬’都是在聽著音樂成長。”走進膠州鋪集鎮河西莊繁育養殖基地看到,100畝養殖地里的一頭頭體型瘦長、毛色烏黑、嘴巴顯得有些長的 “里岔黑豬”,或趴或走,正悠閑地聽著專門為它們錄制的“交響樂”……養殖場場長張忠孝介紹,現在國際上提倡福利化養豬,對生豬的飲食、環境乃至運動,都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搭配,這樣既可提高豬肉質量,又能體現人類對動物的呵護。
“我們這里全部使用麩皮、玉米、豆餅、骨粉、青飼料、鹽六種原料配制飼料,以青飼料為主,絕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激素。”張忠孝告訴記者,普通生豬養殖最多不超半年就要出欄,而“里岔黑豬”的生長期約一年時間,每頭豬可以長到120-150公斤,絕對沒有任何藥物和激素,吃起來口感非常好。
■生態養殖睡上“席夢思”
“我們現在養殖的里岔黑豬,全部實行生態養殖。”該基地負責人張忠孝說,每頭黑豬的活動空間有5~7平方米,采取“四級凈化,五步利用”的生態養殖方法:豬糞定時自動沖洗,流入養殖水葫蘆的小塘進行第一次凈化后,流向下一個水塘,通過水塘里的浮萍實現第二次凈化,水葫蘆和浮萍作為青飼料來喂養黑豬。第二次凈化后的水流向一個養魚的水塘,既促進了魚的生長,又可用水塘里的水灌溉農田,獲得有機農作物作為豬飼料,實現第四次水凈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喂養場地還設置了“席夢思床”,在床上用花生殼、鋸末等1米厚的“床墊”,在這些鋪墊上撒滿了10多種有機菌種,豬兒平時就在上面活動著,糞便被這些菌種分解并產生一定熱量,豬兒的生活環境變得就像“桑拿房”一樣,記者在養殖場內根本聞不到任何的異味。這些“床墊”一次投入可以使用3年的時間,被清除出來的這些肥料則變成了有機肥料,撒在地里后可以生長出來不含任何激素的蔬菜。
■禮品肉走上市民餐桌
畜牧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養豬業出現快速育肥、*化地追求生豬出欄速度和瘦肉率的現象;而里岔黑豬則因其生長周期長、增重慢、骨粗皮厚出肉率低的特點,農民傳統飼養方式養殖的里岔黑豬“優質不優價”,難以抗衡用精飼料快速育肥帶來的沖擊,紛紛轉向飼養其他豬種。散養的純正里岔黑豬數量很少,甚至到了瀕臨滅種的境地。其精肉曾經賣到每公斤200多元錢。主要以禮品形式出現,并被出口到國外,連當地居民都很難品嘗到其美味。為此,政府每年撥付5萬元保種經費,專門用于“里岔黑豬”的保種選育。同時規劃建設“里岔黑豬”一級擴殖場,并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資養殖?,F在,僅在鋪集鎮膠河岸邊就出現了兩家企業投資建起的養殖場,其中一家存欄量達到了1700多頭。隨著里岔黑豬養殖數量增加,這些禮品肉開始走上市民餐桌。2008年國慶節期間,他們在膠州當地和上海、北京先后開設了里岔黑豬肉專賣店。1月1日上午,又在青島東海西路開設了一家專賣店,每公斤豬肉只賣80元,島城市民可就近品嘗到新鮮的里岔黑豬肉。
關于價格,其中一位投資養殖的老板說,養殖場采取的是正推成本法:需要多少成本就投入多少,但一定按照過去農村原生態養殖辦法來養殖。在計算好養殖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利潤,得出現在的銷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