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12 10:28: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天氣高溫潮濕,是豬病高發季節,豬高熱性疾病,主要有非典型性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傳染性胸膜肺炎、附紅細胞體病等,多為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飼養管理規范的豬場發病少,管理不規范的豬場及散養戶發病較多。
發病原因
仔豬補欄不規范 一些豬場不是從管理規范的種豬場引進,而是從交易市場引進。由于豬只來源復雜,免疫情況不一,加之對豬源地的疫情不了解,引進后發病、死亡率高,損失嚴重。同時由于沒有進行隔離,個別豬場不僅引進的豬發病,還造成原存欄豬的發病。
飼料使用不規范 有的豬場為了降低飼料成本,購進低價玉米,客觀上導致飼喂霉變飼料。由于霉菌毒素的存在,使豬的免疫抵抗力下降而發病;有的豬場飼喂賓館飯店的泔水,由于蒸煮消毒不嚴格而造成發病。
飼養管理不規范 有的豬場選址不科學,離交通干線、村莊太近,又沒有圍墻,四通八達,賣獸藥飼料的及豬販子隨意出入;糞尿處理不規范,污水橫流,蚊蠅滋生,消毒不嚴格,為豬病發生埋下隱患。
免疫接種不規范 不少豬場免疫計劃制訂不科學,或者不符合本場實際,隨意使用別人推薦的免疫程序。有的豬場預防豬瘟僅用豬三聯苗,不僅劑量不足,20頭份的疫苗注射15頭~16頭豬,有的僅注射一次。有的豬場注射豬瘟疫苗7天~15天后又注射豬三聯疫苗,造成免疫失敗,誘發豬病。
個別豬場病死豬處理不規范 生病豬不進行隔離治療,病死豬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導致疫情在不同范圍擴散,給防疫工作帶來隱患。
防治措施
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要從管理規范的豬場引種,并隔離觀察7天~15天無異常后方可混群;加強飼養管理,實行封閉式飼養,最好全進全出;飼喂優質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按程序定期進行免疫接種;糞尿及病死尸體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發病豬的治療 一旦發病,要進行鑒別診斷。對疑似豬瘟的要緊急接種豬瘟疫苗,最好使用豬瘟淋脾組織疫苗。先接種健康的豬,每頭豬4頭份;然后接種病豬,每頭豬8頭份~10頭份,配合使用轉移因子效果更好。對疑似豬流感的可用抗菌素如青霉素、鏈霉素、磺胺六甲氧配合黃芪多糖或病毒靈,連續用藥3天-5天。對于混合感染的,如有非典型性豬瘟,要緊急接種豬瘟疫苗。病豬用頭孢唑酮、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配合黃芪多糖連續注射3天-5天(有條件的最好做藥敏試驗);對健康豬可用氟苯尼考、土霉素配合黃芪多糖拌料,多飲加電解多維干凈水。如有附紅細胞體病,可用貝尼爾、黃色素、四環素等,一定要按劑量和療程進行用藥,并做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