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18 11: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數:
魚從魚缸中跳出、蜻蜓漫天飛舞,這是電影《唐山大地震》鏡頭里震前的一種異常現象。3月17日,記者從(青島)市地震局了解到,本市范圍已有95個地震宏觀前兆觀測點掛牌“上崗 ”,這些觀測點的“主角”涉及動物園的鳥、駱駝、猴子、魚塘里的魚、養殖場里的雞羊豬和井里的水等。不過,動物異常只是科學預測的輔助手段,本市還建有地震前兆臺網,捕捉電磁異常、地應力異常、地下水溫變化等,結合監測資料預測地震。
動物園養殖場布點
對于地震前地球發生的一些變化,動物比人更容易先感覺到,并出現一些異常。“如果在某個特定區域內發生大規模的動物異常反應,就可以作為預測地震的參考依據。”市地震局監測處王處長介紹說,這些異常出現并被綜合、分析后上報地震局,專家會將其與自然界其他一些異常、數據作綜合考慮,最后做出判斷。
目前本市已經設立95個地下水、動物等宏觀前兆觀測點,涉及動物園、養殖場、水井等,并建立日記錄、周報告,異常情況隨時報告的觀察登記報告制度。
專用設備捕捉異常
不過,動物異常僅僅是科學預測的輔助手段。本市自2007年就開始建設地震前兆臺網,它是通過專用前兆儀器設備,捕捉地震發生前的電磁異常、地應力異常、地下水溫變化等,結合監測資料對未來將發生的地震進行預測。目前,地震前兆臺網已經覆蓋嶗山、即墨、膠州 、平度、黃島、膠南、城陽、市區。
“地下水直接反映巖石圈中承壓含水層的動態變化和攜帶大量地殼深部元素變化信息 ,提供地殼應力變化情況。”青島市地震局副局長郭玉貴介紹說,通過觀測地下水溫變化,是當前比較廣泛應用的重要預報方法。另外,利用埋設在地下一定深處的測試元件測定地下應力的異常變化來預報地震的方法,是一種較直接、可靠的監測預報手段;磁場異常也是地震的前兆。
最小可監測0.1級地震
地震預測是世界性的科學難題,因此在地震發生時能以最快的速度監測到就顯得猶為重要。“早在2008年,青島市就能監測出2.0級的地震。”郭玉貴告訴記者,地震級別越小,監測難度越大,例如2.0級地震,人體是感受不出來的。目前,本市的行政轄區內可監測1.5級地震,而測震臺所在地連0.1級至0.5級的微震都能夠監測。
郭玉貴還介紹說,計劃在2015年前,本市建設完成地震烈度速報網,建成后將在震后快速提供地震破壞情況,從而使救援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