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4/19 13:28: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孟夏4月,河堰鎮河堰社區居民胡朝權特別忙,他正張羅著興建新豬場。他的新豬場目前已經基本完工,整個豬場占地6000平方米,有標準化圈舍700個,下一步準備再引進200頭種母豬飼養,今年他的目標是出欄生豬3000頭。
在胡朝權的舊豬舍里,68頭母豬和200多頭架子豬頭頭膘肥體壯,生龍活虎。談起“養豬經”,老胡一臉喜色。“規模養殖可以節約人工、銷售等環節的成本,現在市場行情好,又有國家補助、買保險等政策扶持,可以放心大膽地養。再說,我們也看到了養豬必須實行規模化,只有改變過去養豬只為過年的傳統老方法,才有得錢賺嘛!”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老胡每自繁自養出欄一頭毛豬,可凈賺400元,去年出欄1000多頭豬,收入高達40多萬元。
像胡朝權一樣,今年河堰鎮夢想著在豬身上實現發財愿望的人不少。從鎮畜牧獸醫站得到的數據來看,至3月底,全鎮喂養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已發展到89戶,戶養50頭至100頭生豬的不下400戶,今年新增了56戶,養豬業發展勢頭良好。一季度,全鎮生豬存欄3.54萬頭,比年初增長27.6%。
河堰鎮有著悠久的養豬歷史。近幾年,生豬市場潮起潮落,河堰人嘗夠了養豬的苦與甜。但無論市場風云如何變幻,鎮黨委、鎮政府始終把生豬產業的發展當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業來抓。為促進生豬由散養向規模化飼養轉變,該鎮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對規模養殖生豬戶在土地、信貸等方面給與優先照顧,并積極支持和解決養殖戶在圈舍改造、優化品種、仔豬購買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以推廣優良品種和搞好防疫服務為關鍵措施,幫助農戶發展養豬生產。石龍村村民唐中海2008年獲4000元小額貸款資金支持,又自籌資金1.5萬元,建成標準化豬舍240平方米,2010年出欄肥豬438頭,純收入達2.5萬元,全家3口人,人均增收8000多元。因用豬糞肥地種糧食和飼料,還節省化肥開支2000多元。
據介紹,該鎮今年將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生豬規模養殖,以實施“農戶萬元增收”項目為契機創建標準化生豬養殖場,鼓勵農民規模養殖生豬,力爭存欄生豬3萬頭、出槽4.2萬頭,新發展50頭以上規模養殖100戶、100頭以上規模養殖10戶、200頭以上規模養殖5戶和1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個,實現生豬養殖總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全鎮40%的農業生產總值和農民20%的收入來自養豬業。
目前,該鎮正在積極探索“豬場(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豬產業發展模式,瘦肉型豬養殖示范村、300頭以上養殖場規劃已經完成,同時成立了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使養豬戶通過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或市場緊密連接,帶動農戶更好地發展養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