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11 13:29:00 來源:中國吉林網 閱讀數:
今年36歲的王曉杰出生在通榆縣蘇公坨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面對體弱多病的父母和生活拮據的家庭,年少懂事的她過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也因此闖出了一條創業路。2012年,王曉杰被省婦聯評為“雙學雙比”女狀元。
王曉杰的致富路并非一帆風順。外表柔弱的她,有著不服輸的性格和頑強的毅力,勞動中,她的臉曬黑了,手磨起泡了,每一天都筋疲力盡,可為了心中那份承諾,她硬是咬著牙堅持著。但由于土地瘠薄,鹽堿化嚴重,再加上十年九旱的自然災害,土地所給予她的回報并沒有讓她的家庭徹底擺脫貧困。
2002年,已經結婚的王曉杰與愛人商量,決定走養殖加種植的發展之路。他們從外地購買了3頭奶牛,為了養好奶牛,他們買來了飼養管理書籍,利用空閑時間學習科學養牛知識,邊學習邊實踐,家里的3頭奶牛養得膘肥體壯,產奶量不斷增加。當時,
鄉里沒有奶站,她冒著嚴寒,頂著酷暑,常年往返于縣城送奶,3年間,養殖奶牛帶來的4萬多元收入徹底改變了生活,而送奶的艱辛也給了王曉杰很多啟示。她暗想:將來有條件一定要大力發展奶牛養殖并成立奶站,讓奶牛戶不再因為送奶而辛苦奔波。2005年,她開始嘗試著收購散戶牛奶運送到烏蘭浩特乳業公司,效益果然不錯。幾年商海搏擊,使她的眼界開闊了,對乳業發展的廣闊前景信心更足了,成立奶牛養殖園大干一場的想法在她心中醞釀并逐漸成熟起來。
說來容易,做來難。要建一個現代化的奶站要200多萬元,這對她來說無異于一個天文數字。家中只有30多萬元,丈夫和親戚又覺得她的做法太過冒險。但王曉杰經過市場考察調研認定這條路不會錯,她的堅持和執著,最終贏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向金融部門貸款80萬元,又向親朋借了30多萬元,再加上自家的30多萬元,終于解決了資金難題。
成立奶站,首要的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奶牛,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奶源。經過多方考察,她決定把奶站建在奶牛數量比較多的農牧村,在鄉和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和協調下,2009年初,她開始了籌備建設。經過5個月的緊張施工,奶站終于建成了,占地面積32000平方米,設計科學,功能齊備。2600平方米的10棟磚瓦結構的標準牛舍可養奶牛500頭,420平方米的擠奶車間一次就能容納40頭牛擠奶,兩棟520平方米的員工宿舍,可供20戶奶牛養殖戶居住。2009年11月11日,嶄新的設備正式投入使用。當18臺自動擠奶器將乳白色的奶汁擠進貯奶罐的時候,奶牛業主們笑了,王曉杰夫婦也笑了,笑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光,也飽含了創業的艱辛。園區建成后,奶牛戶們紛紛前來入住,短時間內,20個員工宿舍就住滿了,還有10多戶奶牛戶將奶牛寄養在園區里。
2010年初,蒙牛乳業烏蘭浩特事業部來奶站考察后,對奶站建設和管理非常滿意,當即與王曉杰簽訂了原奶購銷合同。由于園區實行統一管理,科學飼養,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各種防疫及時,奶牛繁殖發展勢頭非常好,園區所送原奶100%合格,受到收購方的稱贊。目前,園區帶動了30多戶周邊農民發展奶牛養殖,共養殖奶牛260頭,每頭成年母牛年利潤至少在7000元,為養殖戶帶來了收益。在實際摸索中,王曉杰不斷優化管理,她實行的“托管牧場”管理模式,既減輕了業主的勞動強度,又使奶牛養殖更加專業化、科學化,原奶質量有了保證,價格也有了大幅提高,經濟效益更加可觀。在真誠服務奶牛戶的同時,王曉杰夫婦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0年獲利30萬元,2011年獲利40多萬元。
面對事業的成功,王曉杰并沒有沾沾自喜和滿足,她正積極探索奶站的股份制改革,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和奶牛戶,不斷擴大園區規模,讓自己的事業做得更大更強,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發展奶牛致富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