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19 14:13: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房縣地處鄂西北,位于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東接荊襄,西通川陜,南依神農架,北抵武當山,地勢西高東低,南峻北緩,四周環山,中部呈盆地形,有“楚北邊疆,蜀西孔道”之稱,是集老、邊、窮、庫、特為一體的山區縣。全縣有20個鄉(鎮),516個村,4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81萬人,國土面積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圖面積第一大縣。全縣耕地面積46.1萬畝,林地431.76萬畝,草地265萬畝,折合130萬個牛單位,年產農作物秸稈30萬噸以上。工業化程度低,農業設施相對薄弱,生態環境脆弱,財政收入后勁不足是房縣的發展現狀。自1995年以來,在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房縣連續六屆縣委、政府因勢利導,依托豐富的草山草坡資源優勢,圍繞山羊大縣建設和農民增收目標,堅定不移發展山羊產業,堅持采取抓基地擴規模、抓品改創品牌、抓龍頭增效益、抓示范帶全縣的“四抓”戰略,著力推動全縣山羊產業提檔升級,實現了山羊產業快速高效發展。
一、發展現狀
截止2011年底,全縣有養羊戶16386戶,山羊飼養量達74.2萬只,其中存欄31.5萬只,出欄42.7萬只,能繁母羊存欄1.6萬只;全縣現飼養有努比山羊核心群母羊1500多只,波爾山羊核心群母羊150多只;建成1000只養羊場1個、500只養羊場3個、30-100只以上的養羊場(戶)2953戶,建成“1235”養羊示范小區49個890養羊戶;累計人工種草10萬畝,現保留面積2萬畝;全縣建成有25個養羊專業合作社、5個商品羊交易市場,有年屠宰加工5萬只山羊的小型龍頭企業一個,我縣山羊產業化雛形已基本形成。
二、取得的主要成績和做法
多年來,我們積極搶抓國家一系列發展畜牧業的政策機遇,圍繞全力打造面向全國的良種羊供給基地和商品羊基地“雙基地縣”目標,采取“六抓六增強”措施,投身于山羊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使山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抓宣傳,增強發展信心。 多年的實踐證明,山羊產業既是一項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又是一個對技術含量、科技含量要求較高的產業。我縣通過近十余年的發展,全縣山羊飼養量已由十幾年前的10萬多只發展到70多萬只,羊群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具體發展過程中,一是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產業發展任務。每年年初召開山羊產業專題會議,縣、鄉、村、戶四級聯動,大張旗鼓宣傳當年產業發展政策,引導養羊戶增強發展山羊的信心和決心,使產業真正得到長足發展。二是通過表彰、獎勵養羊大鄉、大鎮、大村、大戶,交流生產發展經驗,制定獎勵扶持政策等來堅定產業發展信心。三是引導各級理清思路,吃透抓圈養擴規模、抓品改創品牌、抓龍頭增效益、抓示范帶全縣的“四抓”內涵,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示范效應,走小群體、大規模、因陋就簡、因地就勢、高效發展山羊產業之路,做到面上抓規模、點上抓示范,推動產業全面發展。
(二)抓扶持,加快發展步伐。 發展山羊產業,我縣既有資源,也有規模,更有市場,為此,縣委、縣政府在抓山羊產業上做到了一是堅持把山羊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縣、鄉、村主要領導除堅持學習掌握產業發展相關知識、認真督促并及時解決產業發展相關問題外,還親自辦點,帶動了產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層層落實山羊產業發展責任制,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年初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山羊產業發展責任狀,各鄉鎮也及時分解山羊產業發展指導性計劃,縣鄉領導干部采用包鄉鎮、包村組的方式發展產業,業務單位技術人員采用包片駐點指導山羊產業發展。三是制定山羊產業發展的獎勵扶持機制,鼓勵山羊產業的快速發展。每年年初縣委、政府下發《關于山羊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當年的獎勵扶持政策,盡管我縣財政收入后勁不足,但縣委、政府總是千方百計擠資金,每年拿出50萬、30萬、20萬等數目不等的資金,用于獎勵山羊產業大鄉鎮、專業村、示范戶。從2010年開始,我縣在年財政收入僅有的2億元中每年還預算80萬元專門用于山羊產業發展,通過獎勵扶持政策的實施,加快了山羊產業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