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20 14:05:00
來源:新農技術
閱讀數:
1、營養特性
馬鈴薯產量高,塊莖粗纖維含量較低(4.4%),蛋白質生物學效價高,且塊莖干物質中80%左右是淀粉,按單位面積生產的可消化能與蛋白質數量計算,比一般的作物都高。能值略高于甘薯,但比玉米低;
粗蛋白質含量9%左右,高于木薯和甘薯,賴氨酸含量高于玉米;
胡蘿卜素含量極低,其他維生素含量同玉米接近。
馬鈴薯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妨礙蛋白質的消化。
馬鈴薯植株中含有一種配體,稱之為茄素(龍葵素)的有毒物質,以漿果含量最高(占鮮重的0.56%~1.08%),見光的嫩芽次之(0.37%~0.73%)。畜禽食入過多會中毒。
2、飼用價值
馬鈴薯適口性好,對牛、羊及馬生喂或熟喂飼養效果都相似。但對豬來說,熟飼可提高適口性和消化率,生飼不僅消化率降低,而且還會使生長受阻,馬鈴薯經過蒸煮,可提高其消化率。。在相同飼養條件下,熟飼的增重效果比生飼好。在我國的廣大農村,馬鈴薯是豬的優質飼料。
經切片、干燥、粉碎處理的馬鈴薯粉在肉雞飼料中可添加20%-30%,在蛋雞日糧中可添加10%左右,在肉豬飼料中可取代50%玉米。作為反芻家畜的補充精料,如與尿素等非蛋白氮配合使用,則效果更好。
正常成熟的馬鈴薯,每千克鮮重僅含2~10 mg龍葵堿,含量達到20 mg以上才有中毒危險,所以馬鈴薯做飼料,一般無中毒危險,只是在塊莖貯藏期間,當馬鈴薯貯存不當,見到陽光發芽變成綠色以后,龍葵堿的含量劇增,般在塊莖青綠色皮上、芽眼及芽中最多。因此,發芽的馬鈴薯在飼喂前必須把芽及發綠部分去掉,并且加以蒸煮,煮過的水不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