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2 15:54:00 來源:綏化日報 閱讀數:
慶安縣民樂鎮民興村于油房屯農民馬玲賢,從小家境貧寒,結婚時又找了一個窮婆家,上有老,下有小,住著兩間低矮的泥草房,僅靠應分的土地維持生活,就這樣日出日落地過了6年。孩子慢慢長大,上學需要錢,婆婆年老多病需要錢,房子年久失修也快不能住了,每當看到別人家住上磚房,她就對丈夫說:“我們的窮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性格內向的丈夫回答:“慢慢會好的。”可是天上能掉餡餅嗎?怎么辦呀?她不只一次地問自己。
天無絕人之路,正在她無助的時候,鎮婦聯號召在家婦女創業搞養殖,并且給解決貸款,還有縣直部門包扶。馬玲賢與丈夫商量養豬,丈夫卻堅決不同意:“家里本來就沒有錢,再賠了怎么辦?”無奈之下,馬玲賢找到了村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德臣非常贊成她的想法,不但幫她做通了丈夫的思想工作,還幫她協調貸款,在自家門前用松木板皮蓋起了一棟簡易豬舍,買了20頭仔豬養起來。6個月后, 2000元的純收入讓她嘗到了養殖的甜頭。于是,她決定擴大規模,抓了40頭仔豬。可是,由于豬舍簡陋,冬季不能取暖,再加上仔豬品種質量不高等多種原因,一年下來,錢沒賺著,反倒貼了本。她著急上火,幾天吃不下飯,這使本不富裕的家受到重創,丈夫的埋怨、嘮叨,外人的白眼接踵而來。王德臣得知這一情況后,來到馬玲賢家幫助查找原因。他對馬玲賢說:“你走自繁自養這條路試試,先養母豬,下仔豬就賣,仔豬便宜就自己育肥,也能對付點工錢,再說自己養的豬下的仔豬品種優、質量好、風險低。”于是,馬玲賢又東挪西借,在信用社又貸了一萬元錢,買了10頭母豬。由于心里沒底,在養豬的同時她又買來了許多技術方面的書,邊學邊干,慢慢摸索豬的生活習性,掌握豬的生長特點,仔豬生下來什么時間打什么疫苗、生病用什么藥、如何預防、如何配制飼料等,她都虛心向專業技術人員和當地老獸醫請教,逐步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當年出欄仔豬240頭,純收入3萬元,養殖燃起了馬玲賢的致富希望,丈夫也露出了笑臉。實踐告訴馬玲賢,想干一番事業,僅有想法和干勁是不行的,還要有技術。于是,2004年7月,馬玲賢來到雙城畜牧學校,拜師學藝,在高級畜牧師李長春親手傳授下,馬玲賢不但掌握了疾病防治技術,還學會了外科手術。2005年,馬玲賢又投資4萬多元新建了180平方米的豬舍,建起了沼氣池,實行暖舍養豬,裝上紗窗,安裝了吊扇。馬玲賢的辛勤付出換來了連續3年150頭的育肥豬出欄量,年純收入達到15萬元,蓋起100多平方米的新型節能住房,購買了彩電、冰箱、摩托車,去年她又買了一臺轎車。
馬玲賢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走上了致富路。自己富裕后,她沒有忘記眾鄉親,一邊養豬,一邊給周邊的養殖戶免費提供技術,推薦優質飼料、藥,幫助困難姐妹一起脫貧致富。民興村孫貴屯婦女張淑娟丈夫得了病,花去醫藥費2萬多元,孩子在小學讀書,日子過得很艱苦,馬玲賢就幫助她養豬,給他提供飼料,上門輔導養豬技術,賒給她仔豬,鼓勵她搞養殖致富。利用自己銷路廣、信息面寬的優勢,馬玲賢積極幫助養殖婦女聯系銷路。幾年來,得到馬玲賢幫扶和指導的有上百戶,大家都叫她養豬女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