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25 16:15: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今年以來,府谷縣按照“3331“扶貧工程安排,在全縣范圍內實施以種植紫花苜蓿,發展養羊產業為主的養殖項目,切實增加貧困戶收入。
該縣按照“逐級負責、狠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以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為工作對象,以增加貧困農戶收入、改善貧困村發展環境和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為目的,切實加快全縣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該縣規定,凡納入縣上貧困戶管理系統、具有勞動能力且有發展意愿的貧困農戶,均可進行項目申報。申報以舍飼養羊為主,規模一般在20—30只之間。凡申報該項目的養殖戶,其羊舍由縣扶貧辦根據農戶實際,統一進行規劃設計并建設,種羊等由農戶所在鎮協調幫扶單位、企業與農戶共同出資購買。凡參與該項目的養殖戶,根據養殖數量確定種草面積,以種植紫花苜蓿為主,最低不少于10畝,每畝政府給予補貼資金260元。補助資金兌付分兩次完成,第一年實施后9月份驗收,牧草成活率達到70%以上的,給予兌現資金的60%。第二年通過補種,于同年9月份進行驗收,牧草成活率達到90%以上,資金全部予以兌現。
據了解,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牧草,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素有“牧草之王”美稱,壽命一般為5-10年,年可刈割三茬,畝產鮮草2000-6000公斤,很適合府谷農村的實地條件。府谷實施該項目,能很好的利用該縣坡耕地、棄耕地等低產或閑置土地的生產潛力,有效增加貧困農戶收入、改善貧困村發展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