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6 11:36:00 來源:好巴巴養殖網 閱讀數:
石漠化”又稱“地球癌癥”,“石漠化”土地覆蓋面積大,農民無處耕種。但縣官員通過鼓勵農民畜牧和種植花椒,在環保路上幫助農民脫貧。
“過去天天吃玉米,現在吃大米”,站在貴州晴隆高海拔的草場上,62歲的菜子村農民易輝能自豪地說。
生活在石漠化嚴重的貴州黔西南晴隆縣,易輝能當年原本必須異地搬遷,離開這片被評定為“不適宜人居住”的家園。但如今他不僅沒有搬離故土,還擺脫了貧困,蓋了兩層樓住房,電視、冰箱、小車,他都有了。
這一切,都因為種草養羊。
貴州有1149萬貧困人口,占中國全國貧困人口總量的9.4%,人均GDP排名年年居全國末席,且是全國貧困面積*、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中國確定的14個連片特別貧困地區中,貴州省涉及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石漠化”三個片區,覆蓋了全省80.3%的國土面積。
貴州山多,石漠化問題又與貧困如影隨形,大大制約了農村發展。坐著大巴一路顛簸開往黔西南晴隆縣,沿途盡是奇形怪狀的巨石形成壯觀景色。這些“石頭山”留不住水、土或肥料,農民無處耕種,只能在石縫中種些玉米糊口,有的因活不下去而搬遷,有的據說甚至被迫賣血維生。
易輝能留下來了,并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于2003年開始種草養羊。現在他養了200多只羊,一只可賣1000元(人民幣,下同,約199新元),去年收入約5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