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6 16:37:00 來源:江蘇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本病是由兔密螺旋體引起的兔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臨診特征為外生殖器和面部的皮膚及粘膜發生炎癥、結節、潰瘍和淋巴結炎癥。除兔對本病易感外,其它動物均不感染本病。本病主要通過交配傳播,也可經外傷感染。病兔污染的飼料、墊草、用具等是重要的傳染源。有的兔可長期帶菌。本病流行時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主要危害成年兔。育齡母兔比公兔易感,但少數未成年兔也會感染。
診斷要點
1、病初時,公兔的陰莖腫大,包皮與陰囊水腫;母兔的陰唇及肛門的皮膚、粘膜紅腫,形成粟粒大的結節或有小水皰。隨著病程的發展,紅腫部位和結節表面出現滲出物,形成棕色痂皮。痂皮下出現局灶性潰瘍,易出血。腹股溝淋巴結和胸淋巴結有時腫大。本病一般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
2、患病母兔的交配能力和受胎率顯著降低。而患病公兔的交配能力一般不受影響。
3、根據上述癥狀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須做細菌學檢查,方法如下:取病料(病變部位粘膜或滲出液)涂片,用姬姆薩氏染色,可見到密螺旋體。防治方法 引進種兔時,應隔離飼養加強檢疫,只有健康兔方可混群。配種時應嚴格檢查外生殖器,病兔不得配種,應及時隔離治療或淘汰。污染場所用1%-2%的燒堿溶液全面消毒。
病兔可用新胂凡納明(914)進行治療,每公斤體重40-60mg,靜脈注射,間隔兩周再注射1次。或用青霉素治療,每日50萬IU,分2-3次注射,連用5天。若兩種藥物聯用,可起到增效作用。局部治療可選用青霉素軟膏或碘甘油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