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15 11:18:00 來源:眉山日報 閱讀數:
“他呀,我們鎮的養兔大王,看到前面的一條小路沒有,車一直往里開,便到他的養殖場了。”近日,來到青神縣黑龍鎮新平村,聽說要找朱慶洪,村民們熱情地為記者指路。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行駛,到處可見裝修統一的養兔場,哪家才是朱慶洪的?一位騎摩托車的小伙子帶著記者,拐進了朱慶洪的種兔場。
踏進院門,一片青草地令人神清氣爽,草地背后一排排干凈寬敞的標準兔舍坐落其間。聽聞記者到來,朱慶洪趕緊放下手中的活,給記者講述了他的創業故事。
不幸殘疾
找尋事業的“第二春”
今年44歲的朱慶洪和妻子李玉真是地道的農民,非常喜歡養殖業。1996年,作為駕駛員的他一邊在機修廠工作,一邊在家搞小規模養殖。不幸的是,工作中的意外,讓他失去了左腿。女兒當時才4歲,為了養家,必須得找條出路。“剛開始考慮繼續養豬,畢竟效益不錯,然而,豬糞特別影響環境,于是我想什么既能賺錢,又比較衛生?”朱慶洪回憶,當時種了十幾畝的葡萄、梨,田里的草長勢又特別好,每天都要費力除草,“突然,我和妻子想到養兔,既賺錢,又有現成的青草,何樂而不為?”于是,做事雷厲風行的朱慶洪立刻去簡陽考察市場,并帶回60只種母兔。
創業之初總是很難,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投錢又投力。因為每只商品兔要飼養半年才有經濟收入,養大了,沒有銷路,又只得低價銷售。
“在家畜養殖中,兔子最敏感也最難養,每天6點鐘,第一次喂食,傍晚6點再次喂食,平時就一直打掃衛生。”朱慶洪說,“事情很多很繁雜,例如,到了夏天,天氣干燥悶熱,就要用風扇給兔子降溫。天氣一有變化,就要給兔子喂預防藥。”
終于,在朱慶洪夫妻倆的堅持下,養兔事業也漸漸上了道。
養兔大王經驗多
帶領全村人致富
“這些年,我飼養肉兔、獺兔,銷往成都、自貢等地。獺兔的養殖成本很高,市場風險很大。農村信息閉塞,銷售難度比較大,往往不敢養,但我養了很多年,全年平均下來,一只兔子有6、7塊錢的利潤。”于是,致富路越走越平坦。
2002年開始,來養殖場串門的鄉鄰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其他鄉鎮的養殖戶來“取經”。朱慶洪便以低廉的價格為鄉鄰提供種兔、提供技術服務,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養兔經驗傳授給大家。
“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帶動更多的鄉親共同養兔致富。”在朱慶洪的影響下,養兔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朱慶洪帶頭成立了養兔合作社。
有了這個團隊,大家干得更起勁。“我們原則上要求,引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統一、農舍建設統一,大家也協調得比較好,政府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去年我們新平村1組已經有十多個養兔場,年出欄70萬只商品兔,盈利的占多數。并且還被評為了省級合作社。”
現在,新平村的養兔業發展得紅紅火火,甚至有幾家養兔場的規模都超過了朱慶洪。“我很看好這行,”說這句話時,朱慶洪眼中滿是篤定,“我們這里氣候條件好,養兔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