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13 13:50: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提起石泉縣城關鎮黃荊壩村女養豬狀元任秀琳那可是遠近聞名,走進她和她丈夫劉高登辦得生態養豬場,只見場內青草碧綠,石榴、香樟、廣玉蘭、海棠、月季等整齊的樹立在道路兩旁,讓人感覺如同置身于美麗的園林當中。“住的是公寓,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營養套餐,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現在的豬吃、喝、住的條件好多了,小日子也過的美多了。”一談起養豬發家致富路,她說她有四字秘訣管、種、料、病。
“管”,科學管理。她早在2007年就建起了正大模式圈舍,按照科學養殖的管理要求設置了牲畜自動飲水、自動喂食、自動消毒和監控設備,讓小豬崽們住進了“公寓樓”,創造出適宜生長的溫度、濕度、干凈通風等條件。
“種”,選擇良種。與大多數養豬戶不同,任秀琳采用自繁自育的模式養豬,她自2005年建成百頭豬場起就開始探索二元雜交和自繁自育技術,繼建起良種豬苗繁育場、二元母豬擴繁場、仔豬育肥養殖場,到現在發展成為全縣的良種仔豬繁育基地。
“料”,科學配料。避開選用飼料的誤區,是養豬致富的關鍵之一,選用預混料或濃縮料時,須按配方配好原料,切忌隨意抓放,這樣才能滿足豬的營養需要。“要吃放心肉,得從飼料抓起。”任秀玲如是說。
“病”,疫病防控。任秀琳的養豬場從未發生過疫病,是因為在她的豬場里,除農業局常年駐守一名專業防疫人員之外,還有兩名自聘的專業技術員,她們嚴格按照規模化豬場防疫程序和生豬分類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免疫密度達100%,生豬在育肥過程中死亡率幾乎為零。
任秀琳介紹說,按照四字秘訣養豬,不僅增加了養殖密度,節約了土地,改善了豬的生活條件,而且充分顯示了節能、減排、環保、省料的生態優勢,適合豬的自然習性,減少了應激反應,降低了藥物成本,抵抗疫病的風險能力也大大提高。
目前,任秀琳的養豬場存欄量4000余頭,純利潤150萬元以上,不僅比傳統養豬法增加了不少收入,還節約了近千平方米土地,并帶動周邊鎮村發展生態規模養殖場上百家,實現了發家致富和資源節約利用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