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20 11:12: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7月13日中午12點不到,瀘州市江陽區茜草街道建國村火箭組的村民毛顯清已經賣完了150多公斤牛肉,騎著摩托車回到家中吃午飯。“今年牛肉價格波動大,但由于我是循環養架子牛,加之又是自宰自賣,不擔心收購的問題,每天三兩百斤牛肉都可以銷售完,半天輕松賺幾百元,下午還可以喝半天茶。”毛顯清樂滋滋地說。
毛顯清透露,他之所以養肉牛能日賺幾百上千,得益于他與眾不同的養殖和賺錢“秘訣”,那就是“循環養殖+自宰自賣”。
循環養殖不怕價格起伏
在肉牛養殖場,毛顯清告訴記者,60多頭肉牛已經有30余頭長到千斤左右,其余大都在800斤左右。
“我這幾十頭只是一小部分,還有200多頭架子牛在敘永、古藺山區農家請人代養呢。”毛顯清說,現在交通便捷,當他將家里幾十頭牛宰殺得差不多時,在山區喂養的一部分架子牛又到了出欄期,如有需要,兩三個小時就運過來了。
毛顯清告訴記者,他買架子牛循環分梯次養殖育肥,好處在于可以隨時應對市場變化。“今年前幾月,牛肉市場一天一個價,雖然價格好,但買牛肉的人在減少,我就由一天殺兩頭牛改為只殺一頭牛,有時甚至不宰殺。牛是食草動物,多喂十天半月,只是花點草料錢,成本不多。”
“除了應對市場價格變化,循環養殖肉牛*的好處還在于,從源頭上不受制于人。”毛顯清說,他原本從事肉牛屠宰銷售,已經從業近20個年頭。以前都是從牛販子手中買肉牛,屠宰后再拿到市場上銷售。喂養肉牛的農戶多時,自己選擇也多,講價的余地相對大些;一旦養殖肉牛的農戶減少,銷售價格主動權就掌握在牛販子手上。“但是自己沒有貨源,高價也要買,一天下來,還賺不了牛販子任意抬高的幾百元。”
精明的毛顯清做出了改變,他從單純的屠宰肉牛轉型成既養殖又屠宰。除了在自家養殖,他還到古敘山區和云南的威信、貴州習水等地收牛,都在架子牛時交定金、簽協議,并委托村民代養,解決了肉牛貨源的限制。
目前,由于采用循環養殖不用為肉牛貨源擔心,毛顯清天天都有牛肉賣,市場價格高或過年過節時,他有時一天還屠宰上兩頭,不但市場波動對他賣牛肉影響小,他也不再受制于牛販子,一年下來,他賣出500多頭牛,保守估算要比之前增收十萬元。
自宰自賣每頭多賺三百
除了循環養殖,毛顯清還實現了自宰自賣,這也是保證效益的關鍵一環。
2000年以前,他幫人殺牛,自己只領取幾十元勞務費。在幫別人殺牛批發牛肉的過程中,毛顯清發現,他服務的業主,就靠著牛販子送來牛,屠宰后,市場上賣牛肉的攤販自己上門拿,業主一倒手,一頭牛就要賺上100多元的差價。
相比之下,毛顯清每天早上兩三點鐘就起來忙碌,一天下來只有二三十元勞務費。他想,自己有殺牛的本領,也能賺這個錢。
2000年5月,毛顯清聯系了幾個牛販子保證肉牛來源,并到瀘州城區的兩家農貿市場聯系了3家賣牛肉的商販,自己吃中間的差價。雖然每天只賣一頭,但一天下來,一頭牛就給他帶來了150元左右的收入,是幫人殺牛的4—5倍。
初嘗甜頭后,毛顯清就萌生了擴大批發量的計劃。2001年,他投資10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可同時飼養近100頭肉牛的標準化養殖基地。這保障了他的肉牛貨源。
毛顯清的牛肉品質好、很新鮮,這也逐漸在當地消費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銷量也逐漸增加。很快毛顯清每天屠宰的肉牛達到了兩頭,過年過節時,一天甚至要屠宰4頭。
從2003年開始,毛顯清在瀘州城區一家農貿市場租用了獨立的門面,實現了“自養自宰自賣一條龍”。同樣是一頭牛,除去店鋪租金、稅收等費用后,他要多賺上百元。“這兩年,隨著牛肉價格的上浮,一頭肉牛批發與零售的價差更是達到300余元!”談到自己賣牛肉的經營模式,毛顯清樂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