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7 11:26: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一個女人,從借錢飼養800只肉雞起家,歷經10幾年的坎坷發展,如今資產過百萬仍不忘帶領眾鄉親一起致富,這不是憑空中閑聊,而是新疆農七師124團4連職工石紅霞真實故事的寫照。
提起石紅霞,幾乎124團人盡皆知。雖然今年她已經40歲了,可年紀輕輕的她從事養雞行業已有17個年頭,在這10幾年里,她從一個毫無經驗可言的小姑娘,從飼養800只肉雞起家到現在年飼養種蛋雞5萬只,純收入近百萬元并帶動20多戶職工發展養雞業,成長為奎屯地區遠近聞名的“養雞大王”和庭院經濟致富的典型人物。
1995年,石紅霞在連隊打工同時,觀察到飼養肉雞周期短,投資小,收入比較可觀,于是就購買了800只肉雞苗,開始在自家院內飼養,一年下來收入3000多元。
誰知好景不長,2000年,石紅霞飼養的肉雞,由于購買的雞苗質量出現了問題,死亡比較嚴重,當年飼養的5000只肉雞就虧損了10000多元。
辦法總比困難多,石紅霞沒有因為虧損而一蹶不振。2002年,石紅霞通過訂閱的《禽業導刊》等養殖報刊雜志中的信息和市場調查,認為發展飼養種蛋雞前景比較好,于是就向連隊職工親朋好友借款5萬多元,從廣西,上海引進了2千只”良鳳花”種蛋雞,并新建了400平方米土木結構的雞舍,同時她認真學習種雞蛋的飼養技術,僅訂閱養雞方面的書籍每年都在10多種,種蛋遠銷奎屯,塔城等地,年底不但還清了借款,還凈賺了6萬多元,并帶動了連隊寇增光,徐元波等5名職工發展庭院養殖業。為他們提供養殖技術,產品銷售等,為他們消除養雞上的顧慮,當年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
200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使石紅霞的養雞業陷入了低谷,她飼養的1萬只種蛋雞,由于種蛋滯銷,當年就虧損了20多萬元,沉重的打擊,讓她的養雞業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行情不可能一直這么糟糕,大家都壓縮了養雞的規模,并不意味著沒有市場了,來年一定會有反彈,石紅霞敏銳的判斷了第二年的養雞行情。果然2006年,養雞場開始逐漸好轉,這一年石紅霞出售了近100萬枚種蛋,純收入達15萬多元,養雞場行情一路看好,石紅霞的養雞事業一帆風順,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她投資40多萬元又新建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高標準雞舍,雞舍總面積擴大到2千多平方米,種蛋雞存欄達到了1.7萬只,規模擴大了自己忙不過來,就長期雇了10名人員幫助自己發展養雞業,種蛋也不斷遠銷到石河子,伊犁等地,年純收入達40萬元,并且又帶動了十幾戶職工發展 養雞業,使他們在短時間走上致富之路。
固定資產上百萬元的石紅霞并沒有就此止步,2009和2011年又相繼投資100多萬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新建了兩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高標準雞舍,年飼養種雞達5萬只,出售種蛋200多萬枚,2011年純收入近百萬元,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并自己開了一家飼料店和年孵化10萬多只商品雛雞的孵化場。產業鏈不斷延伸,計劃充分利用現有的雞糞建一個生物有機肥加工廠,當說起現在的養殖規模時,石紅霞感慨的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連隊職工幫我借錢,發展養雞業的,現在我富了,就要更好的帶領貧困職工發展庭院養雞業,并成立養雞協會,讓更多的職工走向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