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22 14:50:00 來源:當代生活報 閱讀數:
她成功創立了“寧家雞”品牌,對求助的村民有求必應
在欽州市大垌鎮平山村的“寧家雞”養殖基地,每天總有不少養雞戶趕來這里取經。40多歲的主人劉雪英總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
劉雪英是當地養雞規模*的“帶頭大姐”,“寧家雞”正是她創下的品牌,而周邊100多戶家庭在她帶動下也養雞發了家。劉雪英究竟有多大的本事?能讓這么多人跟著她一起養雞?日前,記者采訪了這位欽州遠近聞名的女強人,了解她的“養雞之道”。
別人養項雞她專養閹雞
8月17日,正值“啟德”臺風大肆影響廣西沿海的日子,位于北部灣的欽州市欽北區無一例外地被暴風雨洗刷了一輪。下午3時,記者從欽北區驅車幾公里,來到大垌鎮平山村“寧家雞”養殖基地。只見數百畝的龍眼果園里,累累果實壓彎了果樹,滿目綠色。還沒到養雞場,我們遠遠就聽到了“咕咕咕”的雞叫聲。盡管剛下過暴雨,但在龍眼樹下,幾千只羽毛艷麗的土雞或自由覓食,或在樹丫上休息,火紅一片,十分壯觀。隨著劉雪英的一聲呼喚,雞群聞聲而動,爭先恐后向她聚攏。記者注意到,這個養雞場內清一色的都是閹雞。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各地的養雞場多數養的是項雞,這種雞養殖時間較短,雞肉細嫩香甜,體型較小,比較適合家庭食用。而閹雞要養殖6個月以上,體型稍大,并不是市場上銷售的主流。那么,劉雪英為什么不選擇隨大流養項雞,而選擇養閹雞呢?她告訴記者,閹雞雖然不是市場上消費的主流,但總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如果個個都去養項雞,風險大,利潤也小,倒不如就做“人無我有”,專門養閹雞,以供應喜歡食用閹雞的這一部分群體。
事實證明,劉雪英這一養殖方向走對了。
“寧家雞”養出了大品牌
欽北區是中國果園雞之鄉,有大大小小的養雞戶萬余家,每年出欄的果園雞達數千萬羽,如何能在眾多的養殖戶中脫穎而出,劉雪英決心走出自己的路子,擁有自己的品牌。
經過深入調查劉雪英發現,純正天然綠色的“家雞”市場需求量非常大,但地方養殖習慣只能確保重大節日的需要,難以滿足賓館酒樓和大型集會食用需求,土雞規模養殖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為實現土雞林下規模飼養并擁有自己的品牌,十幾年來她走南闖北,嘔心瀝血,多方鉆研土雞群養秘訣。目前,她成功注冊了品牌商標:“寧家雞”。為保證品牌雞的品質,養雞場從選苗到出售有一套獨特而科學的生產管理模式:雞苗為“土雞”,喂的是五谷雜糧,以傳統放養方式讓雞在無污染的果樹下自由采食生長,閹雞須經飼養180日后并經檢疫合格才出欄投放市場。她的養殖基地于2010年通過了自治區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同年產品獲得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劉雪英打出自己的品牌后,開始將其投放在欽州市的鴻發市場銷售,并給每只雞配戴了帶有“寧家雞”的防偽雞腳環。這種甜香味近似家雞,口感比家雞更脆滑的肉雞在市場上一出現,就被搶購一空。
她帶出百余家庭養雞致富戶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劉雪英一手創辦的劉氏英華生態養雞場,現已發展成為年產15萬羽的大型肉雞養殖場。劉雪英依靠科技養雞走上致富路后,激起了周邊一些村民養雞致富的欲望,大家躍躍欲試。為了幫助缺資金缺技術的養殖戶,劉雪英有求必應,在資金、種苗、飼料、藥品等方面先后墊資上百萬元。經過她的幫扶,大垌鎮先后有100多個家庭依靠養雞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