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28 17:15:00 來源:中國禽病網 閱讀數:
恩施市龍鳳鎮大轉拐村大學生創業者趙本清早早地起床,打開雞籠放山地雞到山坡上,然后準備青飼料。父母和妻子聽到雞叫后也迅速起床,忙著搜尋雞舍或樹杈上的雞蛋,一早上就撿到50多公斤。
被稱為“山地雞大王”的趙本清,2004年畢業于恩施職院,回鄉創辦了大轉拐村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吸納30多名社員,利用循環養殖模式和發酵床養雞技術,帶動周邊50多戶村民養殖山地雞。目前,合作社年出欄達到3萬余只山地雞和30余噸土雞蛋,一年實現利潤50余萬元。
發酵床養雞技術是一種生態養雞技術,雞糞發酵分解后長出的菌絲成為山地雞最好的飼料,既能增強雞的免疫力,又能增加雞的肉質細膩感和產蛋率;既做到了雞糞的有效處理,實現了零排放、無污染、無臭味,又為雞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生態環境。發酵床生態放養,沒有添加任何激素飼料,生產的雞蛋每個1.5元,是農家普通散養雞產的土雞蛋價格的3倍。
去年10月31日,趙本清申報的恩施富硒土雞蛋生產與加工項目從全省243個青年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湖北省“青創工程”10萬元的青年創業基金,他的實驗室和富硒雞蛋加工場房已投入使用。
談及未來的發展計劃,趙本清信心滿滿:“村里荒山荒坡多,可利用這些閑置的資源發展更多山地雞,不僅會把大轉拐村山地雞品牌叫響,也會讓更多營養無污染的山地雞和土雞蛋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