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9/20 15:56: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今年以來,生豬行情一直低迷不振,而飼料價格卻在節節攀升,養殖戶在同時遭遇飼養成本大幅上漲、主要畜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雙重壓力下能否堅持下去?九月初,本報記者對平邑、莒南、蒼山等地養豬大戶和企業的調查中了解到,養殖戶被迫清欄現象再度上演。業內人士擔憂,如果此種局面得不到盡快扭轉,將為未來畜產品供求市場的大幅波動埋下伏筆。
9月6日,平邑縣溫水鎮梭莊村48歲的農民徐瑞亮賣了40頭肥豬(土雜豬),每斤6.6元。“價格比一個月前漲了幾毛錢。不算自家投的人工費,不算水電費,一頭豬的毛利潤100元。”徐瑞亮說,這40頭豬是自家母豬產的小豬喂大的(也就是自繁自育),“要是買來小豬育肥,還得賠。”
5年投入70萬
富裕戶變成窮光蛋
徐瑞亮以前是干屠宰的,5年前他覺得養豬還行,就建起了占地12畝的養豬場。養豬場現在已經發展到1000頭養殖規模,他成了當地的養豬大戶。
對“養豬大戶”這個稱號,徐瑞亮很懊惱:養豬場建起5年了,投了70多萬元,家底全扔進去了不說,還欠著信用社15萬元的貸款以及親朋處5萬元的借款。“養豬以前,我手里有50萬元,在村里算是富戶;現在我手里一分錢也沒有,成了村里的窮人。”徐瑞亮說。
徐瑞亮養豬很上心,夫妻倆整天靠在養豬場里。他特別注意防疫,哪怕外出一小會兒,再進豬場時,他都要用紫外線殺菌消毒。得益于此,養了5年豬,他的養豬場從沒發生大的疫情,這讓他抗住了養豬的疫病風險。可他現在面對的是步步走高的飼料價格和長時間的生豬價格低迷。
賣仔豬賒飼料 母豬肥豬勉強飽
沒有錢,徐瑞亮就沒錢買玉米和豆粕等。今年春節前買的3萬多斤玉米喂完后,他采取的辦法是賒著。“用賒欠來的飼料喂豬,要比自己配料成本高三分之一。可我沒錢,總不能讓豬餓著吧。”徐瑞亮說。
賒欠來的飼料貴,徐瑞亮就在養殖方式上想辦法。他的千頭規模的養豬場里,有78頭母豬。“養豬場能撐下去,全靠這78頭母豬了。”養豬場里大半的豬圈空著,可徐瑞亮今年沒從市場上買回一頭仔豬。買仔豬不僅要花錢,而且在生豬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加大了養豬成本。徐瑞亮采取的辦法是自繁自育,自家的母豬產下的仔豬,養大了直接賣肥豬。豬大了,吃得多,就需要賒欠更多的飼料。沒辦法,仔豬長到30來斤要放開肚子進食時,徐瑞亮就將其中的大多數賣掉,只留少部分放在圈里育肥。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資金回籠快,母豬和育肥豬不至于斷了食。
一月飼料漲四次 一頭豬凈虧一百元
現在,徐瑞亮的養豬場里,除了78頭母豬,還有120多頭育肥豬,80多頭未斷奶的仔豬。“就這些豬,一天要1200元的飼料錢。一包80斤的全價料,年前還110元,現在已經漲到128元。近一個來月,飼料漲了4次價,一次一噸漲50元。”徐瑞亮說。
徐瑞亮仔細地算過喂養賬:一頭30多斤的仔豬市場價是300元,育肥要喂兩包共280元的小料,再喂5包共640元的育肥料,期間約需要70元的防疫費用,成本共計1290元。出售時平均180斤,市場價按每斤6.6元算,得款1188元。算下來,一頭豬喂上五六個月,凈虧102元。
喂母豬情況就好些。仔豬長到30來斤,食量剛開始大就賣掉,能賣300元。一頭母豬平均產仔10個,算下來,一窩仔豬就有約1800元的毛利。這是徐瑞亮的養豬場能撐下去的重要支柱。可這個支柱也越來靠不住,仔豬價格不僅越來越低,而且也越來越難賣。今年4月,當地30斤左右的仔豬每斤14元,現在降到了每斤10元。“現在的情況是,仔豬長到30來斤后,越喂越賠。”
保留母豬等補欄 還是全部空圈陷兩難
仔豬越喂越賠,作為生豬傳統養殖大縣,莒南縣眾多的養豬農民感受更深刻。當地相當一部分農民家中喂著兩三頭以上的母豬,母豬產的仔豬,15斤以上剛開始進食時,就被賣掉。15至18斤的仔豬,一頭約賣150元,按10頭算,保住母豬喂養成本外,還有微利。“夠母豬的喂養成本,農民就會選擇繼續喂母豬,以便等價格好時,能盡快補欄。”該縣洙邊鎮東黃埝村養豬大戶孫成偉說。今年春天,孫成偉從外地購進了110頭仔豬,喂了5個月出欄,掙了5000元錢。這批豬出欄后,孫成偉選擇讓他300頭養殖規模的養豬場全部空圈。在當地,除了有些農民在自繁自育外,幾乎沒人從外地購進仔豬育肥。當前的喂養成本和生豬價格,育肥意味著賠錢,沒有人愿意賠錢。
10萬頭豬虧了50萬元
面對低迷的生豬價格和步步走高的飼料價格,平邑養豬大戶徐瑞亮采取的辦法是養母豬、買小豬,以求得養豬場能維持下去。蒼山縣澤田養殖有限公司因為沒有一頭母豬,只能從外地購進仔豬。
這家養殖公司2007年開始興建,2009年初投入使用,*養豬規模4000頭。今年4月份豬價持續低迷以來,公司的*存欄量才2000頭,一半的豬圈空著。“去年價格好時,豬圈始終滿滿的。”公司負責人宋建平說。
宋建平說,公司養的全是三元豬,仔豬從各地購進。購進的豬重180-200斤,喂上四五十天,長到250來斤時出售。這其中就潛伏著巨大的市場風險——知道豬購進時的價格,卻沒法預測四五十天后出欄時的價格。今年2月份,公司預測到清明前后豬價會上漲,便以每斤8.4元的價格,進了3000頭豬,平均重200斤。可到清明前出欄時,三元豬的市場價跌到了每斤7.4元,一批豬賠了20萬元。
這家養殖公司今年已經賣了5批豬,共1萬多頭,總算下來,賠進去50多萬元。“現在欄里還有2000頭豬,快要出欄了,這批豬估計不賺不賠。主要原因進豬時價格是每斤6.8元,而當前的出欄市場價是7.1元。”宋建平說。
宋建平分析了目前這種買來較大品種豬再進行二次育肥的成本和效益。公司自己配料,自配料成本每斤1.5元,4.2斤料能長一斤豬,長一斤豬的飼料成本是6.3元,加上運輸、人工、水電等費用,總成本超過7元。現在三元豬的市場價是7.1元,勉強夠喂養成本。可如果進豬時價高、出欄時價低,就得賠錢。
越漲越快的飼料價格,讓養豬者面臨越來越高的虧損風險。為了養出優質豬來,蒼山縣澤田養殖有限公司進的都是最好的原料。今年春節過后,每斤玉米1.1元,豆粕1.8元;到9月8日,每斤玉米已經漲到了1.36元,豆粕漲到了2.4元。
“我們喂豬用自己配的料,算下來成本要比從飼料生產企業進的料高。”宋建平說。成本高,卻仍堅持自己配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喂著放心。“我所知道的一些知名飼料生產企業,原來全用玉米,現在少的也有三分之一由小麥替代了,多的到了一半。”宋建平說。
宋建平說,小麥含淀粉高,配出來的料豬吃起來也香。但用小麥配的飼料,喂出來的豬肥肉率高。“用玉米喂出來的豬,瘦肉率能達68%,可用小麥喂出來的能到55%就不錯了。”宋建平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沒人愿買肥肉,肥肉率高的豬不僅價格低,而且還不好賣。
按目前的飼料價格算,要是自繁自育三元品種豬,出欄市場價每斤7元能保本。因此,蒼山縣澤田養殖有限公正準備投資500萬元,建一處三元母豬養殖場,只是建場的地方還沒找到。“根據這些年的養豬情況來看,總算下來,養殖場自己有母豬,不發生大的疫病,就有效益。如果自己沒有母豬,就很難說了。”宋建平說。
宋建平和豬打了16年交道,說起養豬頭頭是道。“養豬風險太大,作為大型養豬場,防疫很重要。一場大的疫病,可能就毀掉一家資金不太雄厚的養豬場。”所以,宋建平每天的大多時間,都是在豬圈里轉悠,“時間長了,豬病我能看個差不多,比獸醫都準。”養豬怕得病,哪怕就是死上一頭,也得要好幾頭豬的利潤向里賠。
蒼山縣澤田養殖有限公司抵抗養豬風險的另一個辦法,是有一個大型的屠宰廠,養出來的豬經過屠宰、銷售,實現了升值。“屠宰廠以前每天屠殺1000多頭豬,現在只有六七百頭,再殺多了,肉就銷不出去了。豬肉銷量下降,也應是當前生豬價格低迷的一個原因。”宋建平說。
豬市變“熊市”,何時“牛”起來
9月12日,莒南縣洙邊鎮西書院村農民宋慶偉以每斤6.6元的價格,賣了14頭肥豬。這14頭豬是他家母豬產下的,喂了6個多月。“不算人工、水電,一頭豬能掙200元,真不如當初剛能進食時賣仔豬。”宋慶偉說。宋慶偉的這一遭遇,發生在眾多的養豬農民身上。
低迷的豬價持續了大半年,下一步行情如何?記者采訪到的養豬戶和企業,對此普遍不看好。
蒼山縣澤田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建平說,現在母豬存欄量高,仔豬多,“以前公司要到各地買仔豬,現在是人家直接送上門,連運費都省了。”有了這一高一多,宋建平預測,年底前豬價不會出現大的變化,“明年可能有所上升,但不會太高,三元豬每斤能漲到7.5元到8元錢,就很不錯了。”
平邑縣溫水鎮梭莊村養豬大戶徐瑞亮說,一直到明年,生豬漲價的可能性都不大,估計土雜豬會維持在每斤6.5元左右。
莒南縣洙邊鎮東黃埝村孫成偉不僅是個養豬大戶,每年還把3萬多頭生豬運銷到江蘇等地。“去年豬價高,新建起了不少養豬場,母豬存欄量隨之提高。”孫成偉說,他估計當地母豬存欄量比去年高出20%,雖然當地養豬戶現在很少從外地購進仔豬,可生豬存欄并不低。
“現在農民靠自繁自育,喂豬還基本能保本。”孫成偉說,即便出現虧損,短時間內農民還會堅持養下去,因為去年養豬掙了些錢,虧點錢農民不太在乎。可要是按目前的飼料價格算,土雜豬的市場價格跌到每斤5.5元,養豬農民就會虧得心疼,接下來他們能選擇的就是賣母豬、殺母豬。“如果不積極進行干預,根據目前的母豬存欄和生豬市場需求來看,到明年下半年養豬農民會撐不下去了,只能賣母豬、殺母豬了。”
去年這個時候,孫成偉每天外銷生豬一至兩車,一車100多頭。可最近半個月,他只運出去兩車豬,還賠了5000元錢。今年前8個月,他總計外運生豬1.5萬頭,明顯少于往年。“8個月,一分錢沒掙,還白搭上我和一輛大車跟著忙。”孫成偉說。
養豬不掙錢,販豬不掙錢,可還得繼續養下去、販下去。建起千頭規模養豬場的徐瑞亮說:“養豬場建起來,沒有回頭路可走了,只能撐下去。”他堅持只養母豬,不育肥,爭取少賠些。
到底什么時候豬價才能走出低迷?“得把這些養豬戶砸得差不多了,豬圈里沒豬了,價格才能上去。”徐瑞亮說。
豬圈里沒豬了,全國人還得要吃肉,除了新一輪的高肉價外,還有一個問題:豬的再生產周期長。孫成偉細算了一頭剛出生的小母豬的再生長周期:小母豬喂大,懷上仔,到產仔,再到小母豬產的仔喂大能提供給市場豬肉,約要一年半的時間。如果不積極應對這次持續了大半年、可能還會持續下去的低迷豬價,一年半的時間,這可能就是下一次全國人不得不吃高價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