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0/31 16:56:00 來源:《福州晚報》 閱讀數:
在閩侯縣鴻尾鄉溪源村石峽自然村,有個叫興旺的養雞場。去年才開始創辦,如今養雞場已粗具規模,現可年出欄13萬羽雞,年產值70萬元。養雞場的主人黃世銀是個黨員,今年才23歲。黃世銀說,接下來,他要成立農業開發公司,發展多元化養殖,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
小智慧帶來大財富
28日上午,記者在興旺養雞場見到黃世銀時,他正在成品雞舍里給雞喂玉米。見到記者要進來,他連忙跑過來對記者說:“用消毒液消毒下鞋底。”原來,為了防止疫情,養雞場實行了嚴格的消毒制度。同時,在閩侯縣畜牧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養雞場還給雞打疫苗,定期防疫。
進入雞舍,記者看到,黃世銀養的雞只只羽毛光亮,精神抖擻,稍微一趕就會騰空飛起,許多雞還棲息在樹叢中。黃世銀經常動手趕雞,他說:“強迫雞多運動,這樣的雞更有活力,肉質更好更細膩,吃起來味道更鮮美。”
黃世銀告訴記者,興旺養雞場走的是林下養殖模式,養雞場位于一個小山坳,占地約230畝。“沒有場地的約束,沒有疾病的困擾,品質優良的土雞自然而然回歸野性。”
黃世銀的養雞場共有5個雞舍,除了保溫雞舍固定用來培育雛雞外,還分有小雞、中雞、成品雞等雞舍。同一雞舍的雞大小都很平均,沒有大雞跟小雞混養的現象。這又是黃世銀的獨到之處,他認為此舉可避免大雞欺負小雞。
黃世銀的養雞場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那就是雞全部睡在他發明的三角形木架上,雞舍里沒有刺鼻的臭味。原來,雞棲息在木架上,雞糞便就會相對集中在木架下,便于清理,而且還節省了空間,有利于雞舍內空氣流通,同時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別小看了雞糞,它可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是可以賣錢的。”黃世銀介紹說,養雞場每年大概會清理出100噸雞糞便,除去少量供應給村里的菜農們種植蔬菜外,大部分被閩清一個肥料廠收購去。
細節決定成敗,量變引起質變。就是靠這樣一個個小智慧,黃世銀的養雞場越辦越好,規模一天天擴大。除了特供酒店外,養雞場的雞供不應求,還沒出場門就被慕名前來的客戶搶購一空。
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
黃世銀出生于1989年,去年成為一名正式黨員。他原先從事的是中央空調的安裝與維護工作。“85后”的他腦子活,接受新鮮事物快。這幾年土雞養殖業前景持續看好,黃世銀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老家有山有水,生態環境那么好,為何不在老家辦一個生態養雞場?”
說干就干,憑著農家子弟的質樸堅韌、積極樂觀的性格,在父親的支持下,短短兩年時間,黃世銀就把興旺養雞場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生態雞養殖基地。而且,他還帶動周邊20多家農戶也從事土雞養殖,年出欄量近5萬羽。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黃世銀深知,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如果不思進取就會淹沒在競爭浪潮中。
“養雞場目前只有一種叫紅貴鳳的土雞品種,雖然深受市場歡迎,但我們覺得還不夠,下一步打算引進貴妃雞、七彩山雞等新品種,擴大養殖規模。”黃世銀的心中早已對養雞場的未來有了新的規劃。
與此同時,黃世銀還找來合作伙伴,準備投資100萬元建立福州養心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屆時,公司將走多元化養殖道路,除了養雞,還將養殖黑山羊、魚等,并借機進軍鄉村游市場。”黃世銀說,“公司還將創建多個品牌,如茶籽雞等,走品牌化道路。”
黃世銀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農村黨員,他希望通過他的創業致富,帶動更多村民創業奔小康。屆時,公司將成立“基地+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溪源村乃至周邊村莊發展。黃世銀相信,到那個時候,家鄉的面貌會有一個大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