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5 9:20: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在沒有礦,沒有林、沒有在河川的旬陽縣城關鎮瓦渣河村來說發展經濟的確不是件容易事。該村發展經濟抓產業歷經多個項目始終未能解決家庭收入的來源。然而,探索規模養豬算是比以往其他幾種產業項目收益好地多且穩定。這就是該村四組年近六旬的共產黨員向自強,他自強不息抓產業,規模養豬樹標桿,帶動了該村養豬過萬頭的目標。
地處旬十路中段的秦嶺前山余脈丘陵地勢的瓦渣河村,地廣,土層厚,陽光足,盛產糧。可糧多不值錢,經濟咋發展?是該村一致尋找產業項目的問題。
提起他曾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向自強一家八口人,倆兒子在外打工并在外成家。就他(她)夫婦倆固守本土。他曾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自九一年社教退下,一致在本村當一個合格的模范黨員抓生產發展經濟。八十年代他聽說栽毛煙可見錢,栽了幾年毛煙看不行,轉栽烤煙,2007年最多栽到15畝,經賣煙后收入最高才達2.3萬元,細算帳純收入不多;還聽說栽桑養蠶收入好,又栽了三畝桑,結果沒養成一張蠶;2002年黃姜值錢,2003年初他趕種黃姜四畝,年末黃姜價跌至0.4元/公斤,而且要三年以上挖才行。黃姜價低迷有的種下7、8年才挖。對家庭經濟收入來說黃姜也不能成為農民常年收入或產業。盡管這樣他每抓一項產業都有人跟隨。如烤煙栽植全村曾達到300畝,但到目前一畝也沒有人再栽。桑樹也發展到 500畝可目前整片荒廢也沒有一戶人在養蠶,相比黃姜種植還存在。向自強經幾樣產業試抓,回頭來總覺得按年算種黃姜還是不如種玉米收成好。把玉米配成配合料喂豬經濟效益會更好些?這一試,養豬的經濟效益果真不同于前幾種產業,豬糧轉換豬糞做玉米底肥循環利用經濟效益明顯,從此他開始了規模養豬的選擇。在鎮畜牧獸醫站指導下,2009年該戶把養豬作為支柱產業,興建了300㎡標準化圈舍養豬300余頭,出欄200頭的目標,初顯了當地未有的規模,周圍群眾以他為標桿。目前,該村已建150㎡以上圈舍達51戶,養豬7千余頭。 2012年初,出去打工多年的二兒子向江重返家鄉繼承父業,在縣農業局申請了千頭場項目,在原有基礎上又擴大養豬規模,新建圈舍350㎡,累計圈舍面積達 1350㎡(含租圈),現存欄豬481頭,已出欄肉豬210頭。并以萬達豬場名在縣工商局注冊。
預計明年底該戶養豬將過千頭,產值過百萬目標在這個家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