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21 11:01:00 來源:食品產業網 閱讀數:
說起養豬,大家想起的的往往是臟亂的環境和刺鼻的異味,近日筆者來到山東省臨沭縣店頭鎮旺達生豬養殖場時,眼前呈現出的卻是另一番情景。該養殖場采取“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封閉管理模式,整個養殖過程嚴格按照妊娠、產房、保育、育肥4個環節橫向分段管理,建設了辦公區、飼料加工區、待產區、保育區、育肥區等個操作區,各操作區之間實行嚴格的衛生隔離。目前,張士省創辦的旺達殖生豬養殖場已取得了省無公害產品認證,產品銷路不斷擴展。
與眼前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業的艱難,張士省2003年曾買入76頭小牛發展養牛業,可誰知一場非典把他的事業打入谷底,但張士省并沒有就此放棄,他以破釜成舟的勇氣買進20頭豬仔,一步步摸索著養豬的技術。仔豬消化系統不完善,只能吃乳而不能利用植物飼養料,他就起早貪黑的人工喂養;仔豬體溫調節能力差,缺乏先進免疫力,他就時刻根據仔豬情況調節好環境溫度,降低仔豬的死亡率;仔豬出生后要進行精細的管理,包括打耳號,固定乳頭、寄養、保溫、防寒防壓、補飼、防病等,他都自己動手,力爭每個環節都做到完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養的豬成活率高,肉質好,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現如今,張士省的養殖基地占地面積110畝,該基地的品種市場價比普通豬每斤要貴5毛至1塊錢,產品直接銷往各大定向肉聯廠。基地母豬存欄量達到500余頭,年出欄商品豬達12000余頭,帶動勞動力就業30余人,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2400多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