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2/22 9:44: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省商務廳肉類食品產業發展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黑龍江省牛肉全年均價為43.92元/公斤,同比上漲22.72%,羊肉全年均價為48.38元/公斤,同比上漲17.75%。2013年1月下旬黑龍江省牛肉均價已上漲至58元/公斤,羊肉均價上漲至62元/公斤。牛羊肉漲價成為熱議的焦點。日前,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根據2012年主要畜禽監測調查結果并結合在賓縣、肇東、明水等16個縣區開展專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肉牛、羊養殖發展速度與消費需求不成正比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并針對牛羊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根據主要畜禽監測調查,從2009年至今,黑龍江省肉牛和羊的價格一直在上漲。肉牛價格年平均增速為13.25%,活羊價格年平均增速為20.71%,肉牛和羊的價格增速遠高于生豬年均12.27%和家禽年均9.18%的價格增速。居民在肉食方面開始多選擇脂肪含量比較低的牛、羊肉,再加上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瘦肉精”、“速成雞”等畜禽產品安全問題,也推動了消費者對牛羊肉的選擇。
牛、羊生產供給能力不足。近幾年黑龍江省牛羊生產一直比較穩定,肉牛存欄數量徘徊在320萬頭左右,羊存欄數量始終在900萬只左右。2012年黑龍江省肉牛存欄310.31萬頭,同比下降2.71%;羊存欄898.31萬只,同比下降1.90%。“雙下降”的趨勢勢必影響市場供應,拉動價格上漲。
養殖成本上升推動價格上漲。當前標準水玉米價格為2.2元/公斤,同比上漲近10%,豆粕4200元/噸,同比上漲10%,酒糟600元/噸,同比上漲50%,其他養殖成本也均呈現價格上漲趨勢,人工費用平均漲幅更是在20%左右。這些推動了牛羊肉價格的上漲。
目前黑龍江省養殖戶基本以外購架子牛進行育肥的方式從事肉牛生產,阻礙肉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自繁自育養殖難題仍然沒有破解。牛一年僅繁育一胎,一胎僅產一犢,如果養殖母牛效益低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將使牛源更緊張。黑龍江省羊的生產方式比較滯后,羊的產羔率低,出肉率也較低,只有40%左右。牛羊肉的供需矛盾在短期內難以緩解,今后一段時期內,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
生產遭遇五大“瓶頸”
生產方式滯后,良種化水平不高。根據畜禽監測調查,2012年黑龍江省肉牛以及羊的存欄中70%以上為散養戶養殖。個體養殖方式對肉牛生產的制約作用較為明顯。羊的生產散戶多用放牧與圈養相結合的方式,喂養不講究飼料搭配及營養平衡,導致羊肉品質和檔次不高,最終影響到養殖效益。黑龍江省在高品質肉牛品種的引進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整體牛羊良種化水平不高。
牛、羊養殖面臨資金短缺瓶頸。養殖肉牛一次性投入較大,購買一頭400公斤的架子牛,需要近萬元,按養殖20頭計算,僅購買資金就需要20萬元左右,出欄前還需投入資金,沒有一定資金實力的養殖戶都沒有能力養殖肉牛。資金短缺也使得優質牛羊品種無法大量引進,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無法跟進。
牛、羊養殖專業技術人員匱乏。調查顯示,大部分地區的肉牛和羊的飼養僅憑經驗積累,多數養殖單位的老板就是技術人員,很少雇用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系統的養殖技術指導,飼養管理粗放,存在品種混雜、出欄率低、遇疾病易于造成損失,養殖風險大等問題。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黑龍江省牛羊的養殖絕大多數為養殖戶的自發行為,缺乏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生產引導,農戶遇到的生產難題基本靠自身解決,沒有保障措施。如果養殖戶覺得不賺錢,就會退出市場,形成供應緊張、價格上漲。
土地與環保因素的制約。由于牛、羊生產方式的相對滯后,黑龍江省草原三化問題也很突出,部分地區存在牧草與糧爭地的情況,一定程度影響了牛羊養殖業的發展。牛羊養殖過程中糞尿處理方式的原始和簡單,不僅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源,也給畜禽疫病防控帶來很大隱患,影響牛羊養殖業長遠健康發展。
規模養殖解難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關部門應出臺土地優先供應和優惠政策、母牛補貼政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扶持政策、良種補貼政策、金融和保險扶持政策以及定點屠宰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穩定和促進牛、羊產業發展。
加快發展專業養殖合作社。組織養殖戶和養殖單位,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圍繞育肥、配種、防疫、出售、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為合作社成員提供多方位的信息和服務。
提高養殖技術含量和水平。加強畜牧部門、企業、中介組織等行業對養殖人員的技術培訓,大規模養殖單位要求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并不斷加強技術培訓,采取以會代訓、示范指導、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提高養殖戶的技術水平。
加強疫病防控,治理環境污染。畜牧獸醫部門應指導做好養殖戶的消毒和免疫基礎性預防工作,加強疫病診斷和監測。集中處理養殖過程中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