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3/28 9:14:00 來源:濰坊畜牧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在業界看來,多年來“缺牛”的狀況一直存在,只不過2012年由于多重因素的疊加令肉牛缺口進一步擴大,從而在價格上體現明顯。隨著耕牛在農村家庭的逐漸消失和規模化養殖場的養殖量不足,收購肉牛成為屠宰企業和牛肉加工企業面臨的棘手問題。
一向并不太受關注的牛肉在2012年突然發威,以驚人的漲勢化身“牛魔王”。牛肉漲價的背后,存欄量不足、養牛門檻高、飼養成本上漲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在業界看來,多年來“缺牛”的狀況一直存在,只不過2012年由于多重因素的疊加令肉牛缺口進一步擴大,從而在價格上體現明顯。隨著耕牛在農村家庭的逐漸消失和規模化養殖場的養殖量不足,收購肉牛成為屠宰企業和牛肉加工企業面臨的棘手問題。
隨著牛肉消費量的日益增加,肉牛出欄量和牛肉進口配額能否使市場達到供需平衡,將成為決定牛肉價格的根本因素。而如何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數量,則更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養牛戶“缺牛”
2013年是劉新華從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辭職回家“創業”的第三個年頭,牛棚里的50多頭肉牛是他剛起步時買的。“現在*的問題就是缺錢、缺牛。”劉新華所稱的“缺牛”,是指市場上越來越稀缺的小牛犢。由于母牛孕期需要10個月,且每胎只能生1頭,用母牛繁育小牛犢將付出極高的時間和成本,因此養殖戶一般喜歡從市場上購買2月齡~4月齡的牛犢來進行育肥。
由于市場上能繁母牛數量有限、繁殖力低,近幾年市場上的小牛犢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山東省濟寧市一名牧業公司負責人稱:“現在市場上2月齡大的黃牛價格每頭近3000元,比2012年同期約上漲了50%。”但上述價格在山東省高青縣養殖戶看來,經常有價無市,“有時出這個價也買不到牛,所以現在黃牛苗價格快追平黑牛了。
而“缺錢”則是阻礙劉新華擴大規模的另一座大山。在沒有資本積累的情況下,創業初期的他只能慢慢增加飼養量,3年間只發展到目前的四五十頭。
除了牛犢價格的不斷升高,飼料價格也漲得驚人。劉新華說,2012年夏天,飼料每噸為2300多元,但秋后每噸漲到2500多元;草料從2012年初的每噸750元~800元漲到目前的
每噸950元~1000元。一頭牛從出生到出欄,需要28個月左右的生長周期,因此所需周轉資金也不可小視。
劉新華與本地一家大型肉牛企業簽訂了合同,牛犢長到550斤以上時公司即可收購,企業再養到1000斤以上時進行屠宰。相比2012年,公司并沒有提高收購價,這讓承受飼料上漲壓力的養殖戶有些怨言,不過以現在的價格出欄一頭牛,平均還有2500元~3000元的利潤,這讓劉新華感到“還是比出去打工強”。
筆者從高青縣另一肉牛養殖龍頭企業了解到,由于2013年牛肉價格提高,該公司將收牛價從原來的每斤10.7元提高至現在的每斤13元,目前以上兩家企業對養殖戶的收牛價格基本持平。
企業的困擾
在以肉牛屠宰、銷售為主的企業中,對“缺牛”的情況則感受更為深刻。山東大地肉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杜春峰稱:“2012年,公司上了一條高端肉牛屠宰生產線,年屠宰能力可達8萬頭~10萬頭牛,但實際上,2012年只屠宰了2萬多頭,很多時候生產線都面臨無牛可宰的窘境。以前許多農村家庭都有耕牛,但現在誰家還有牛?”杜春峰認為,耕牛在農村家庭中的消失,令肉牛供應只能依靠規模化養殖場。顯然,規模化養牛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人們吃牛肉的速度。
根據高青縣畜牧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高青縣肉牛出欄量為49800頭,2011年為49900頭,2012年為54900頭,同時2012年新上500頭以上規模養牛場10個、100頭以上的25個。從官方數字來看,近年來,本地肉牛出欄量有所增加,但并不足以影響整個牛肉市場供應量。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稱,我國牛肉產量從2010年的700多萬噸下降到600多萬噸,肉牛存出欄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萬頭,特別是我國中部傳統肉牛養殖省區的肉牛存出欄量下降明顯。
在杜春峰看來,存欄量在2萬頭~3萬頭才能稱得上是大規模養牛場,
但由于受制于資金、土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地缺少大規模養殖場,因此牛源緊張一直是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一兩百頭牛在養殖場看著挺多,進屠宰車間一天就殺完了。”同時,由于國外肉牛疫情較多,國內一直對進口牛肉進行配額制,令進口牛肉對國內市場的彌補數量減少,供不應求的局面在2012年格外明顯。牛肉加工企業皓月集團曾被曝出由于牛源不足,被迫于2010年開始自建養牛基地。但對于絕大多數牛肉加工企業來說,養牛所投入的成本和長時間飼養的周轉資金是他們無法承受的。因此,解決缺牛問題還需通過專門的肉牛養殖基地。
期待政策支持
從市場明顯供應不足來看,牛肉漲價變得不足為奇。但與此同時,養牛者卻無力在短期內大量繁育小牛來補充市場。
為擴大養殖規模,劉新華在自家的5畝地里花10多萬元建起新的牛棚,資金壓力驟然增加,購買牛苗讓他變得小心翼翼。現在,能獲得一筆資金支持成為劉新華的*心愿。
筆者了解到,為幫助養殖戶解決資金問題,2012年,高青縣與農業銀行合作,推出“活牛抵押貸款”,為當地肉牛企業獲得數百萬元融資。但由于農村地區養殖戶對銀行金融服務的陌生,不敢嘗試這種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多數仍靠僅有的幾頭母牛繁殖來慢慢擴大養殖規模。為此,近年來,高青縣出臺多項扶持肉牛養殖政策,養殖戶為母牛配種的費用由縣財政支付,購買能繁母牛每頭按200元進行補貼,各鄉鎮還有額外補助。但從全國情況來看,肉牛養殖業并沒得到足夠的重視,對養殖戶的惠農補貼政策并不像養豬那樣完善。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1月上旬,全國牛肉價格同比上漲35%。業內專家認為,根據肉牛繁殖周期來看,短期內牛肉價格難以回落;牛肉加工企業則認為,國家或許為平抑物價,逐步擴大牛肉進口配額甚至放開限制。
不論如何,發展我國肉牛養殖業才是長期解決肉價高的根本措施,而這更需要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努力。
劉新華用3年多時間將十幾頭肉牛繁育到四五十頭,如果下一步能順利從銀行獲得貸款,也許他的創業路將走得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