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4/10 10:38:00 來源:南國都市報 閱讀數:
“海南土雞蛋9個月賣出10萬枚,消息一發出,有人鼓勵,有人質疑,更有人說這是一部活生生現實生活版的勵志片。對于蛋蛋,10萬枚只是一個結果,蛋蛋更注重的是消費這10萬土雞蛋每一位粉絲與其背后的圈子。微博找到突破點,然后進入其圈子進行擴大銷售,希望走的這個思路沒錯!”這是微博網友“@海南土雞蛋”3月29日發的一條“扯蛋記錄”。
從在微博上叫賣土雞蛋開始,“@海南土雞蛋”的“扯蛋記錄”就不斷更新,看得一群粉絲們很是樂呵。
土雞蛋,農民冒著毒日頭街邊叫賣,1元/個不一定能賣掉,瓊海小伙子把雞蛋廣告貼到了微博后,賣1.8元/個,供不應求;木瓜,在其他農戶大呼瓜價太低貨難賣的時候,“@三亞木瓜哥”卻通過微博,把木瓜賣到了大連、哈爾濱。
海南農產品微博營銷正在悄然興起,微博營銷的種種“神奇”,讓人們對農產品微博營銷這個網絡時代下產生的新事物,有了新的期待。
兄弟嘗鮮微博賣清補涼
“起家”3箱雞蛋,每箱360個,李會革騎一部小電動車,要在4月3日當天把這1080個雞蛋配送給20多個微博客戶。
李會革賣雞蛋的轉貨點在海口市龍昆南路一間甜品店。這天晚上,網友“@李一塊0838”挺著大肚子,在丈夫的陪同下,順路來拿一只閹雞。這位姓李的網友是通過“@海南土雞蛋”了解到李會革的雞蛋和雞的。“第一次買,吃的好還會再來。”兩天之后,南國都市報記者在李女士的微博上看到了她的“吃后感”:皮黃,很香。
李會革給李女士拿雞的間隙,李女士和丈夫要了兩碗清補涼。
清補涼。李會革的微博營銷之路就是從清補涼開始的。2011年4月,李會革的堂弟小李在龍昆南路面前坡賣清補涼,沒錢租店鋪,只好擺在街邊,每天能賣出二三十碗,就歡喜得不得了。當時在一家網站上班的李會革突發奇想,在微博上注冊了一個“@清補涼外賣”的賬號,幫小李賣清補涼。
幾天之后,一位在世貿秀英炮臺附近上班的微博網友撥通了小李的電話,說要5碗清補涼。
毫無經驗的小李打電話給李會革,滿是憂慮:“哥啊,這清補涼送還是不送,萬一是耍我們的怎么辦?”李會革也沒有經驗,但他帶著試一下的心態——送吧。
這一送,開始了“@清補涼外賣”微博營銷之路。到2012年10月,通過微博,小李已經銷售了3萬余碗清補涼。
父子上陣
9個月賣出10萬個雞蛋
李會革嘗到了微博營銷的甜頭,又瞄上了瓊海老家的土雞蛋。這次,他有備而來。
2012年春節后,李會革鼓動父親李京學負責養雞,他負責“養”微博。到了6月份,李京學把雞養大了,李會革經營的微博,通過發各種旅游、美食信息,也積累了上千粉絲。這個微博經由李會革之手,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知名度甚高的“@海南土雞蛋”。
開始在微博上賣土雞蛋時,李會革將父親推到了微博的前面——老農民用微博賣雞蛋,這個題材,一
下子吸引了媒體的關注。
“能賣掉嗎?”李京學最初的疑慮,很快被深諳微博之道的兒子打消了。僅過了一個月,他們就不得不發出這樣一條微博:“各位網友,我們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決定,由于近期網友訂蛋太瘋狂,土雞蛋供不應求,產蛋量接不上來,從現在起我們將暫停接單,先保證前面25位網友的土雞蛋供應。”
土雞蛋火了。通過微博,每天能賣出300個左右。李京學的養雞場雞蛋日產量才不到100個,李會革開始找到養雞的父老鄉親們,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從他們手中收購雞蛋。
李會革依靠自己的摸索,打破了傳統的銷售模式,通過發微博來聚攏人氣。線上叫賣、接訂單,線下銷售。他還匠心獨運地找設計師設計了雞蛋票,30個,60個,90個,模樣像過去的糧票,作用像現在的月餅票,消費者可以把票當禮品送出。
到今年3月份,短短9個月時間,李會革就通過微博賣出10萬個雞蛋。
“如果說清補涼外賣的成功是偶然,海南土雞蛋的再次火爆足以證明我對微博的深度理解。”李會革說。
精心制作
趣味橫生的微博吸引買家
采訪中,總能看到李會革不時埋下頭去刷微博。刷微博,是他的生意。沒有幫手,李會革凡事親力親為,自己發布微博,自己做美工、編輯文案、組織傳播,通過私信電話收集訂單,安排訂單,然后再自己騎個“小電驢”去送貨。
“出道”之前,李會革在網站上班,負責論壇發帖。由于標題做得吸引人,同事們笑稱他為“標題黨”。李會革懂得哪些內容哪些標題吸引人,這一基礎,成為了他微博營銷的利劍。
和一些微博發硬廣告引人討厭不同,李會革喜歡把微博寫得有趣、可讀。“壞蛋”、“傻蛋”、“扯蛋”、“土蛋”,這些有意無意出現在“@海南土雞蛋”的詞匯,俏皮可愛地點綴在李會革發出的微博中。他還研究轉發度高的微博的特點,寫“扯蛋日記”,更改時下流行的歌詞,模仿各種“體”,從而俘獲了很多挑剔的微博網友的“芳心”。
為了給自己的產品營造一個“土”的形象,去年10月份,李會革還手把手地教農民父親李京學玩微博。李京學熱情滿滿,經常發一些養雞的圖、鄉村的景。
在兩父子的經營下,9個多月后,“@海南土雞蛋”的粉絲已有近1萬8千個。
風生水起
農產品微博營銷日益興起
“@海南土雞蛋”是父子上陣,“@旺綠園”干脆組織了一個微博小團隊,4個人,負責打扮和推廣微博,接單,發貨。“@旺綠園”是海南綠林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的微博,專賣熱帶水果。在去年11月份前,他們的水果全銷往超市,為了不受超市牽制,他們試圖通過微博營銷。
“沒有粉絲,怎么辦?”他們決定策劃一場送禮活動。光棍節當天,只要網友關注轉發并@3名好友,就可以獲得一小箱綠橙。“@旺綠園”用200箱瓊中綠橙,換來了800多位粉絲,獲得了較廣的關注度。
獲得關注后,“@旺綠園”便組織微博小團隊,分工想內容,制圖,“發一些圖文并茂的微博,讓網友了解我們的產品的特質。”海南綠林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文說,從去年11月至今,該公司已通過微博賣出4000多箱瓊中綠橙,還賣出了上千箱的木瓜、哈密瓜。
鄧福斌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走上微博營銷之路。過去10年,他種的木瓜,只能賣給收購商。
2012年10月,臺風“山神”離去后,鄧福斌所種的木瓜被刮倒,已熟的木瓜,無法處理。郁悶之下,他發了一條微博稱可免費采摘園內木瓜。這無意之舉,竟引來了非常多微博網友的圍觀。網友紛紛從各地涌來,“@三亞木瓜哥”一舉成名。
如今,鄧福斌木瓜園里的一百多畝木瓜,主要通過微博直接或間接銷往全國各地。在別的農戶喊價低難賣時,他的木瓜依然價格堅挺,賣到大連、哈爾濱、北京等地。
鄧福斌說,這是建立在他的木瓜品質好的基礎上的,微博讓他的木瓜的好品質得到好的傳播。
成長煩惱
物流問題成營銷絆腳石
鄧福斌很快遇到了一個檻。為了能保證木瓜的新鮮度,鄧福斌選用航空快遞。送到省外,45元一箱的木瓜,送到成都,快遞費要40元,一箱10斤的木瓜,就要賣85元了。更要命的難題是:快遞過程中,每10箱木瓜就有1箱損壞,損壞率高達10%。
顧客出高價買到損壞的木瓜,這讓鄧福斌特別苦惱。“發現壞的,都由我們負責。”鄧福斌說。
李會革對物流方面的不便,也深有體會。有時,一些較遠的網友想訂土雞蛋,李會革覺得太遠了,只能放棄那片市場。就在4月2日,李會革硬著頭皮給西海岸的一個客戶送去了90個雞蛋,回來的路上,電動車沒電了,他只好用腳踏板騎回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李會革把目光瞄向了實體市場,試圖通過微博找到突破口,在微博線下做零售、分銷,尋找土雞蛋的衍生品的合作商。而鄧福斌和韋文,也開始考慮更多種方式來配合微博營銷,讓微博發揮更大的作用。
由于微博是開放式的,產品好或不好,服務、質量怎樣,很快就可以傳到網上。危機公關,這也是所有做微博營銷的人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當時很怕那位客戶發微博。”一位農戶不注意雞蛋的保存,土雞蛋淋了雨。顧客收到雞蛋幾天后,雞蛋壞了,顧客找到李會革。“我知道后腦子一嗡,沒多想就主動提出全額退款。”李會革說。
而一些微博營銷的業內人士也指出,對于消費者而言,微博營銷的監管還存在很多漏洞。一旦微博營銷的產品出了問題,維權或遭遇困難。對此,李會革也坦言,目前他與微博網友之間的交易,賴以維持和保證的仍是彼此之間的信任,而非條款。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海南農產品微博營銷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問題沒有遇到,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蛋蛋”們的啟示海南農產品可借力微博緩解“滯銷”
春節前,各大報紙紛紛關注了樂東等地部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而其消息來源,多數來源于微博。微博,成了一些農戶的救命稻草。
微博能否成為解決海南農產品滯銷的一劑良方?
深諳微博營銷的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可行。“農產品的滯銷,不是因為這些農產品沒有市場,而是因為這些農產品沒有找到市場。”海南微時代傳媒總經理梁山參與過幾個農產品微博營銷的策劃,他說,盡管目前海南通過微博來做農產品營銷的還不多,營銷得好的也不多,但微博營銷農產品的潛力遠未被開掘出來。
李會革說,海南的農產品質量都非常好,只要產品好,服務方便,都可以賣得好。“可以由善于種植的農民來種,由善于經營微博的大學生來賣。”
韋文認為,用微博來做營銷,是很專業的事,由農民來做,難有成效。“可以和專業營銷者的合作,農民負責種產品,合作商負責做微博營銷。”韋文說,目前其所在的公司也在尋找能種出優質產品的農戶,嘗試與他們合作,將他們的水果放到微博上來銷售。
梁山也認為,農民來做微薄營銷面臨不專業的問題,但如果政府、合作社和相關協會利用好微博,用微博來做傳播,從農戶種植開始,便做好傳播,到預定、收獲,全程與外界溝通,這樣便能解決因信息溝通問題而產生農產品滯銷問題。
而這一點,在內地的一些官方微博,已有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