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6/4 9:14: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加大了補貼力度,鼓勵乳品加工企業和專業的養殖企業投資建設牧場園區,對投資千頭以上的牧場園區,由市財政補貼每頭入區奶牛2000元,同時要求旗縣區政府也對牧場建設給予一定資金投入。
近年來,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市為了確保獲得穩定優質的奶源,著力建設千頭以上牧場,目前全市奶牛規?;曫B水平達到70%。2012年全市鮮奶產量達到320萬噸,奶牛頭數穩定在75萬頭。全市累計建成牧場345個,其中百頭牧場218個,千頭牧場118個,萬頭牧場9個。全市共有奶農5.7萬戶,奶農從事奶業收益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1%。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加大了補貼力度,鼓勵乳品加工企業和專業的養殖企業投資建設牧場園區,對投資千頭以上的牧場園區,由市財政補貼每頭入區奶牛2000元,同時要求旗縣區政府也對牧場建設給予一定資金投入。
呼和浩特市農牧業局對規模化養殖提出具體要求:牧場建設的布局和飼養場的建設要實現標準化,要把奶牛飼養布局到土地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平原區;牛舍的建設堅持適用和“以牛為本”的理念,使奶牛生活更加舒適;奶牛飼養管理要實現標準化,從奶牛生活的環境衛生、飼料配方、擠奶時間都制定嚴格的標準,同時加強對奶業從業者的培訓。
目前,呼和浩特市奶牛規模化養殖基本形成了4種模式。一是乳品企業自建。二是奶聯社模式。該模式由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奶聯社)創建,牧場由奶聯社自建或伊利集團投資建設,奶聯社統一管理,散戶養殖的奶牛成為主要來源,奶農與奶聯社簽訂合同,奶農獲取一定年限的固定回報,奶牛疫病及死亡風險由奶聯社承擔,產犢歸奶聯社所有,奶農不參與奶牛的飼養管理。三是個人投資模式。既有實力的個人投資建設規模在500頭以上的養殖小區,奶牛來源一種方式是自己購買,另一種方式是散戶奶牛“入托”。四是家庭牧場模式。即有條件、有實力的養殖大戶發展建設的家庭牧場,規模多在100至300頭之間。
2013年,呼和浩特市繼續加大奶牛規模養殖場建設力度,預計年內新增奶牛10萬頭,規劃到2015年全市奶牛規?;B殖水平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