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0/9 9:13: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作為全市較大的奶牛養殖基地,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占地1000多畝,奶牛存欄1萬頭以上。合作社集奶牛繁育、養殖、飼草、種草、鮮奶銷售于一體,以“養殖——沼氣——種植——飼料”的生態循環思路進行農業生產,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農、牧、副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發展之路。
作為全市較大的奶牛養殖基地,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占地1000多畝,奶牛存欄1萬頭以上。合作社集奶牛繁育、養殖、飼草、種草、鮮奶銷售于一體,以“養殖——沼氣——種植——飼料”的生態循環思路進行農業生產,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農、牧、副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發展之路。
在泊頭市西辛店鄉周英莊村,一頭頭奶牛悠閑地啃食著飼料,一畦畦綠色有機蔬菜青翠欲滴,成方連片的菌類大棚里成熟菌菇肥厚可愛,成蔭苗木環繞田間,高產玉米整裝待收,這一派旖旎的田園風光所在,便是被國家綠色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被滄州市政府認定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泊頭市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奶牛養殖基地。
返鄉創業帶回生態循環新模式
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黃振活,已經年逾六旬,是西辛店鄉黃鐵房村人。他而立之年便選擇出外闖蕩,經過近30年的打拼,在天津擁有三家奶牛養殖場,是蒙牛、完達山、光明等大型乳品企業重要的供貨商,更是天津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我在天津的奶牛養殖場奶牛存欄量最多時有7000多頭,每天直供各大乳品企業的牛奶達30多噸,按照每公斤8毛錢的利潤算,每天牛奶利潤有2.4萬元。”事業有成的黃振活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葉落歸根的想法在他心中越發濃重,特別是當了解到鄉親們經濟條件還不是很好之后,他有了返鄉創業帶領鄉鄰一同致富的打算。
“因為我在天津從事的就是奶牛養殖,所以回鄉創業的首要選擇自然也是奶牛養殖業,尤其是經過考察之后發現,作為一個純農業鄉,西辛店自然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有大量適宜從事養殖業的土地資源,而且很多農民都在種植適合充當奶牛天然飼料的大田作物,簡直就是絕佳的奶牛養殖地,再加上鄉政府對返鄉投資非常重視,多次到天津找我談投資建廠的事宜。”盡管家人擔心黃振活太辛苦并不十分支持他返鄉創業,但在2010年,他仍舊毅然回鄉創辦了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
自1985年離鄉去到天津從事奶牛養殖事業的黃振活,在近30年飼養過程中,考量天津實際情況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循環養殖方式,也正是得益于生態循環的養殖方式,黃振活的養殖事業做得分外紅火。
“我的天津養殖場就是按照生態循環的思路在做的——‘養殖+沼氣+蘑菇種植’,但通過考察我發現,老家的養殖環境竟然比天津更適合做循環農業。”黃振活告訴記者,在返鄉投資創業的同時,他把在天津時實施的生態循環農業思路也帶了回來,更依托西辛店鄉農業基礎牢靠、生態環境優良的實際優勢,豐富了生態循環鏈條,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無公害飼料種植與加工環節,擴大了產業涉及面,增加了農民收入。
當下越來越多的在外成功創業人士,選擇返鄉投資帶領老鄉致富,而黃振活在帶著“真金白銀”返鄉的同時,還帶回了外地先進的生產模式,并從當地實際出發,豐富擴展外地先進經驗,進而形成具有獨特地域優勢的新模式。如果把返鄉投資的行為比作是“授人以魚”,那么黃振活所做的便是更有益處的“授人以漁”。
生態循環小奶牛“串連”致富路
作為全國的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養殖—沼氣—種植—飼料”的生態循環思路進行農業生產,實現了奶牛養殖“零排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農、牧、副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發展之路。在西辛店鄉,生態循環不只是單一的養殖思路,它更像是一條無形的鏈條,借奶牛這一實體,把這個鄉從事其他農事勞作的農民串連到了一起。
合作社雖然占地1000多畝,但黃振活自己的奶牛只占了養殖區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場地不但無償借給社員使用,還負擔水費、電費等,所產牛奶全部收購,且價格每公斤比市價高出0.15元。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吸引了周邊村民的1000多頭奶牛進駐合作社。嘗到致富甜頭的社員們不滿足于現有的規模,想再增加奶牛數量,卻因資金短缺無法擴大規模。黃振活毅然決定,把自己在天津的門市樓作抵押貸款,將資金轉借給社員,用于購買奶牛。自合作社成立至今共貸款500多萬元,為農戶增加奶牛存欄500多頭。
“俺家原本養了100頭奶牛,因為效益不錯想著增加存欄量,但資金上缺了一大塊,是黃振活抵押貸款轉借給俺50萬元,再加上俺自己的一些錢,購買了50頭奶牛,單單是賣牛奶,俺新增的50頭牛每年就能帶來35萬元收入。”張鐵房村的張占穩看著自己新買來的奶牛激動萬分。
奶牛存欄量上去了,飼料就成了保證奶牛場正常運轉的重中之重。“為了保障奶牛飼料安全,我們與周圍幾個村的村民簽訂了回收合同,農民廢棄不用的玉米秸稈我們也按照每斤6分半的價格進行收購,如果是全株玉米則以每斤3毛2的價格收購,作為奶牛飼料。”黃振活告訴記者,因為合作社長期收購玉米秸稈作為奶牛飼料,當地甚至因此新生了專門替合作社到田間收購飼料的行當,家住黃鐵房村的黃開通就通過收購秸稈飼料,在秋后的兩個月時間里足足賺到了4萬元。
“現在光靠收購秸稈根本不能滿足現有奶牛的需求,所以合作社目前還需要大量購買飼料,我打算在近期建一座飼料加工廠,這樣不但節約了成本,還能保證飼料安全。投資970萬元的兩座沼氣池也正在建設當中,等到這些設施都齊整之后,我的循環鏈條才算有了眉目,奶牛產生的糞便入沼氣池形成沼氣、電能,沼渣用作菌菇、蔬菜、玉米的肥料,秸稈則是奶牛的天然飼料。一頭小小的奶牛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實現了養殖‘零排放’。”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日常生產生活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現事物之間的隱性關聯,往往可以為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效益。黃振活不但充分利用好了這些關聯,更是在充分認知當地特有優勢之后,延展了關聯鏈條,并以此形成了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立足實際生態循環造就有機產業
在祥瑞養殖專業合作社有個六統一,即統一飼料、統一消毒、統一免疫、統一配種、統一擠奶、統一銷售。嚴格的操作章程充分保證了所產牛奶的高品質。也正是得益于此,這個
合作社所產牛奶贏得了完達山、娃哈哈等知名奶制品廠家的認可,所產牛奶全部訂單銷售。
得到業內領軍企業的認可,牛奶全部訂單銷售,這些已有成績并沒有讓黃振活放緩挖掘利潤的腳步。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潤更高的有機奶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而目前我國能夠出產這種有機奶的牛場卻并不多見。”黃振活告訴記者,有機奶是按有機標準生產,并經第三方嚴格認證的“最健康,最天然”“完全天然”和“全程無污染”的奶制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嚴禁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包裝、貯藏、運輸也都要嚴格遵照有機食品的相關標準,是“最安全”的奶制品。
“過去西辛店鄉因為沒有工業支撐,人們經濟條件普遍不高,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正是得益于此,使得這里的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不但水土無污染,農民種地也多用有機肥,相比我在天津的養牛場,這里是生產有機奶的好地方。”
黃振活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協商流轉千畝耕地進行無公害玉米種植,所產作物全部用作生產有機奶的奶牛飼料,而這是他在天津時敢想卻不能做的。
“世間并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經濟同樣,要有一雙善于發現事物獨特性的眼睛。黃振活正是在了解西辛店鄉工業基礎落后這一客觀事實之后,發現了此地適宜進行有機奶生產的商機。抓住地域獨特性,透過事實,發現背后深藏的利益點,并加以利用,從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