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2/10 15:19:00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閱讀數:
“我國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肉牛產業危機。”業內專家表示,隨著肉牛存欄量繼續下降和牛肉消費不斷增長,我國牛肉價格還將持續上漲。
存欄驟減價格大漲
牛肉價格年年漲,今年特別高。家住北京豐臺區的王老太,11月25日一大早,來自家附近的農貿市場,在幾個牛肉攤前硬是沒有買到一塊牛肉。
“不是肉不好,是價格實在太高了”,王老太說,“一斤牛肉將近30塊錢,這都能買只雞了。”王老太對2008年前一斤牛肉十三四元的景象記憶猶新。而2013年以來,各地牛肉價格紛紛突破60元/公斤的大關。
據統計,2008年至2012年,我國肉牛存欄量從8900萬頭減少至6500萬頭,短短四年間減少2400萬頭。傳統意義上的肉牛產業大省山東、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欄量最近十年來出現加速下滑勢頭,而由四省組成的“中原肉牛產業帶”也已名存實亡。
“隨著肉牛存欄量繼續下降和牛肉消費不斷增加,牛肉價格還將加速上漲,7~8年之后才可能見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肉牛產業首席專家曹兵海說,“中國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肉牛產業危機。”
繁養脫節產業萎縮
牛肉價格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但福成五豐公司董事長秘書宋寶賢說:“牛肉價格確實一直在上漲,但活牛價格也一直在漲,牛肉價格上漲對我們也沒多大利好。”
據悉,在我國,大部分投資仍然流向了肉牛育肥和屠宰加工環節。這樣一來,肉牛的產業鏈便出現了脫節問題,“企業專注于育肥和屠宰加工環節,98%以上的母牛和小牛則掌握在農戶手中,而母牛和小牛又不斷被宰殺,中國肉牛產業的基礎越來越薄弱。”曹兵海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近些年來中國肉牛產業不斷萎縮。
筆者在一家萬頭養牛廠里也看到,雖然聯排成片的牛圈頗為壯觀,但存欄量只有7000多頭,與最高峰時候的2萬頭存欄量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牛肉批發商的日子更是早已步入寒冬。“我們批發牛肉的利潤本來就很低,所以只能走量,以前一天能賣兩千斤,但現在一天最多賣四五百斤,”在北京市新發地牛羊肉大廳從事牛肉批發生意的謝邁智無奈地說。
補貼缺失“城門”失守
在牛肉價格不斷攀升、肉牛存欄量逐年下降、肉牛產業日漸萎縮的危機背景下,我國肉牛產業的未來也讓人有些悲觀。
曹兵海介紹說,從產值上來說,四大畜禽產業的排名依次是生豬、肉牛、禽類、奶牛,但是,與生豬和奶牛產業的發展所獲得的大量扶持和補貼政策相比,肉牛產業的發展缺乏關注,至今沒有實質性的扶持和補貼政策出臺。
面對牛肉價格的不斷攀升,養殖戶、經銷商、批發商利益的銳減,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境,我們可以對母牛展開補貼,同時結合凍精補貼,建立起肉牛的良種繁育體系,從基礎上解決肉牛繁育問題。同時要加強對養牛的投入性補貼,建立起飼草飼料的供應體系,來降低養牛的硬成本,提高養牛的效益和積極性。
今年9月2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經初步測算,規劃期需要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7億元。但王濟民認為,《規劃》更多的是扶持生產大縣,而不是一個普惠性的政策,“而且17億的投資相對目前的肉牛產業來說仍然杯水車薪。”
在此背景下,進口牛肉,特別是走私牛肉正趁虛而入,并逐步占領國內市場,國內肉牛產業將受到進一步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