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1/23 15:3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去年上任后,澳大利亞總理阿伯特曾表示“一年內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一旦澳洲與中國達成協議,新西蘭出口業將面臨怎樣的沖擊?又應該如何應對?
新西蘭駐廣州前總領事、新西蘭中國關系促進委員會執行理事長Pat English提醒本地企業,必須提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作為首個與中國簽署全面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經合組織成員國,新西蘭的出口業在過去5年增長迅猛。截至2012年的5年時間里,新西蘭出口總額增加95億紐幣,其中中國就占了一半以上。
“我們也招來不少出口國家某種程度的嫉妒,其中莫過于我們的澳大利亞表兄弟了。”Pat English分析說,目前97%從新西蘭出口中國的商品實現零關稅。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大部分對華出口的商品仍要支付最惠國(MFN)關稅。
Pat English認為,關稅的減免優惠給了新西蘭部分資本密集的產業極大的推動。目前,中國超過65%的進口乳制品來自新西蘭,10%的林業進口和6%的肉類進口都直接來自新西蘭。
但他也提出一個問題,這樣的“小陽春”還能持續多久?
Pat English稱,上月在悉尼舉行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領袖論壇上,澳大利亞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大勢似乎已經不可逆轉。他認為,雙方最晚會在2015年達成協議。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四五年內,新西蘭出口業享受的關稅優勢將逐漸消失。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去年10月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一直以來中方高度重視和澳大利亞商談自貿區,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動談判的進程,我們希望兩國盡快簽署自貿協定”,“中方將與澳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所有正在或計劃與中國做生意的公司和機構,都應該注意到這一發展趨勢。”Pat English提醒說,從乳制品到教育,澳大利亞都是*的出口者。同時,澳大利亞還對研究和發展中國市場投入大量的資源。
一旦澳洲人“殺入重圍”,新西蘭企業怎么辦?在澳大利亞與中國達成協議并實施之前,新西蘭企業需要站在更強的位置上。
Pat English建議,在操作的層面上,應該雇傭會說中文、有應對中國市場和海關經驗的員工,同時提高現有管理團隊的能力。此外,還應該開發更多為中國市場度身定制的產品和服務,并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市場生態。
Synlait乳業的CEO John Penno就提到,中國消費者現在變得越來越精明老練。如果遇到號稱來自新西蘭的產品,消費者會搜索多個網站,并求助于在新西蘭的親友,確認產品是否在新西蘭本土出售。因此,提高產品的可追溯性就變得愈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