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5/19 9:55:00 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數:
重慶市石柱縣位于我市東南部,是渝東南樞紐門戶。這里氣候濕潤,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高達46%以上,其負氧離子含量居全市前列。
在這樣優良的自然稟賦下,作為生態保護發展區的石柱縣,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的砝碼?
“圍繞"建生態畜牧,做效益農業"這一目標,發展以"草食牲畜"為重點,以肉兔、長毛兔、牛羊以及山地雞為主打的特色生態畜牧產業。”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畜牧產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石柱農民錢袋子到底鼓不鼓。”
據了解,石柱縣作為國家草食牲畜優勢縣,2013年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3%以上,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第一主導產業。
由此,石柱縣將畜牧產業作為推進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生態環保型、科技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強、效益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效益畜牧產業。預計今年石柱縣畜牧產業將實現全年牲畜存欄量突破800萬只,實現產值14億元。
謀略
以現代化“武裝”產業 以規模化提升效益
“近段時間兔毛的價格一直穩中有升!養殖長毛兔,能夠讓我們輕松地賺大錢。”石柱縣大歇鎮雙壩村的兔農秦定榮臉上笑開了花,“今年好的兔毛的價錢賣到了每斤110元。”
今年53歲的秦定榮養殖長毛兔已有30年,2012年,兩口子養了3000多只長毛兔,賣兔毛和小兔子共賺了20多萬元。
事實如此。目前,養殖長毛兔已經成為石柱山區農民最輕松、最賺錢的一項特色效益產業。石柱人致富,依靠長毛兔—占全縣近四分之一的農戶通過養兔脫貧走上致富路。
在縣委、縣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縣畜牧局的現代技術指導下,石柱群眾依靠長毛兔,已經做出了一條年產值10億元的產業鏈。
而大力發展長毛兔產業,正是近年來石柱縣提升農業效益的有力抓手之一。
“通過發展以長毛兔、肉兔、山地雞、牛羊為主的草食牲畜產業,帶動全縣農民致富。”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以現代技術“武裝”產業,以規模化提升效益,才能帶動畜牧產業的快速提升。
石柱縣今年將重點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石”總任務,按照石柱縣作為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功能定位,以“三百”工程為載體,著力標準化規模養殖戶、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以發展生態和諧,環境友好型特色效益畜牧業為抓手,以培植畜牧業龍頭企業為重點,推動養殖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建設,全面提升畜牧產業現代化水平。
據了解,石柱縣將圍繞長毛兔、肉兔等特色畜牧產業,集中精力、物力實施“百村百園百企業”工程,將其納入“百個特色產業專業村、百個規模化養殖園、百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建設中,樹立典型、培植示范、打造亮點,加速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今年我們將實現養殖畜禽800萬只以上,畜牧產業總產值增加1億元,總量突破14億元。”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長毛兔存欄量將突破200萬只以上,產毛1500噸;肉兔出欄450萬只,產肉4300噸;肉牛存欄13萬頭,出欄5.5萬頭,產肉8300噸;山羊存欄10萬只,出欄5.5萬只,產肉820噸。同時,還將鞏固和發展已建成的20個規模養殖園,新建成20個規模養殖園。
舉措
“三大建設”助推現代畜牧業提檔升級
“今年年底長毛兔養殖基地所有基礎設施將完工,歡迎大家來參觀。”說起村里的長毛兔產業發展,年僅29歲的馬富勤很是興奮。貌不驚人的他任憑誰也猜不到,在養殖長毛兔之前,他竟是位“藝術家”。
2007年,馬富勤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專業,頭幾年的磨練,讓他視野大大開闊,積累了資金。在事業一片大好的時候,他卻回到了家鄉橋頭鎮馬鹿村做起了長毛兔養殖。
要做大這個項目,他有自己的“算盤”: 將采取“三高一創”方式,即高標準建設、高規格引種、高科技管理、獨創合作發展模式,不斷發展壯大長毛兔養殖基地,力爭走出全市、走向全國,引導周邊農戶走上長毛兔養殖致富之路。
馬富勤毅然決定回到家鄉開始創業!在充分咨詢、了解、調查、研究、分析后,他與朋友投入2000多萬元,將自家50畝閑置土地按照現代化養殖標準規范設計,建設3萬只兔舍的長毛兔良種繁殖場,開始走上他的創業路,牽頭創辦了石柱縣后戴長毛兔養殖場。今年,長毛兔養殖基地漸顯雛形。
養殖場以“公司+合作社+大戶+小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群眾一起養殖長毛兔致富。只要農戶愿意養殖長毛兔,馬富勤就出種兔、飼料、技術等,然后按市場價回收兔毛;并以市場價收購農民生產的玉米、大豆、豆葉、玉米秸和周邊農民采集的野草等,幫助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因為有了產業發展的領路人,目前,馬鹿村的長毛兔養殖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發展養殖長毛兔2萬只,兔毛產量平均達到550克/只,最高達800克/只,年純收入約400萬元,吸納了返鄉農民工300人就業。
“通過建設標準化示范養殖場,鼓勵和指導有實力、有能力、有規模養殖經歷的大戶帶動農民增收。”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說,馬富勤只是石柱縣強力推進“三大建設”中的佼佼者之一。
據了解,除了建設標準化示范養殖場外,石柱縣還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家庭農場建設。針對有能力的養殖大戶,進行重點扶持,扶持新(擴)建畜禽養殖家庭農場50個以上,逐步建立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實現畜牧業的轉型升級,形成梯級畜牧養殖業發展格局,真正起到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在此基礎上,將以村為單位,打造規模養殖園建設。石柱縣將根據“三百”工程和特色產業布局,新建成畜禽規模養殖園20個,鞏固已建成的20個規模養殖園,推動養殖業規模化發展。
公司化運作帶動億元產業鏈
在石柱縣王場鎮,坐落著一家現代化肉兔繁育、加工企業—重慶綠家源公司。作為石柱縣重點招商引資企業,綠家源公司肩負著石柱縣1000萬只兔產業化建設,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和帶動農戶增收等多重使命,2012年從法國引進3380只祖代伊高樂種兔,已建成占地450畝的現代化肉兔種兔繁育場。
同時,綠家源公司擬建占地100畝,投資逾1億元的商品肉兔加工廠。建成后將實現年加工肉兔1000萬只,生產100萬張兔皮褥,有望實現年產值7億元-8億元,將是中國*的出口型肉兔精深加工場。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2012年從山東引進,通過這一大型企業的帶動,將有助于石柱縣延伸長毛兔產業鏈。
目前,石柱長毛兔的兔毛年產出已達4億元以上,肉兔年產出近2億元。加上延伸出來的兔毛加工、肉兔加工,兔子產業鏈的年產出有望實現年綜合產值10億元左右。
不僅如此,去年年底,重慶峰牧渝鳳家禽有限公司承擔的“土家鳳”良種雞標準化繁育飼養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通過重慶市科委組織的專家組驗收。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石柱縣建立了“土家鳳”雞繁育飼養體系和配套技術1套,培育優質“土家鳳”種雞1萬套,在131戶示范農戶示范推廣“土家鳳”繁育飼養技術,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4次、技術咨詢和展覽2次,受訓人數500多人。峰牧公司2013年共銷售“土家鳳”商品雞苗120萬只,回收成雞80多萬只,產值4000多萬元,農戶和公司新增銷售收入840萬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目前,峰牧公司已經在石柱縣大歇鎮雙會村建成占地54畝的現代標準化繁育示范基地1個,存欄種雞3萬套,年提供優質土雞苗能力超過200萬羽,顯著提高了優質土雞苗生產能力,將帶動上億元產業鏈發展,為石柱縣發展土雞養殖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以骨干公司的帶動,使得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化運作將有效降低農戶養殖成本和風險,為集約化、科學化管理提供了空間和平臺。下一步,石柱縣將加大對骨干企業的幫扶力度,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讓農民增收、企業獲利。
加大疫病防控提升畜牧產業品質
“影響畜牧產業發展的*兩個因素其一是市場,其二便是疫病。食品安全對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畜牧業具有重要的作用。”說這話時,石柱縣畜牧局的工作人員正忙著組織今春全縣畜禽檢疫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石柱縣狠抓重大疫病防控與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確保畜牧業生產健康和食品安全。
“我們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業主為第一責任人"的總體要求,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加強基礎免疫,嚴格檢疫檢驗,強化流通監管。”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重點在“防控上做文章”,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中,石柱縣為保證畜牧產品質量安全,強化監管措施,嚴格實行畜牧產品質量安全行政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畜牧產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監管,嚴格飼料獸藥、畜禽定點屠宰準入門檻,全面推行獸藥GSP經營模式,落實“一卡三檔三書”的精細化管理和監管機制,確保全年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通過加強疫病防治,不僅為全縣畜牧產業提供了保護網,同時也提升了畜牧產品品質,增加了市場競爭力。”該負責人表示。
陽光工程讓課堂下沉到田間地頭
“有了這些科學知識,以后遇到生瘡害病,再也不用害怕了。”石柱縣沙子鎮養兔戶譚碧華說。今年,譚碧華參加了石柱縣畜牧局組織的統一培訓學習,專家們的精彩講課讓她受益匪淺。
根據全縣養殖種類情況,培訓涵蓋了毛兔、肉兔、生豬、肉牛、山羊、土雞養殖等,特邀請了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從事養殖科研教學的資深教授、重慶市畜牧科學院武陵分院的畜牧獸醫專家進行授課,傳授先進的畜禽養殖技術和疾病預防技術。專家們通過集中講授和現場答疑等方式,全力解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
“畜牧產業發展和科學知識的支撐關聯密切。”石柱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石柱縣深入推進陽光工程,提升養殖戶專業素養取得了一定成效。
據了解,由于歷史原因,石柱縣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科技意識和科技水平不高,造成養殖技術低下,無法形成規模化科學養殖,成為農戶增收的絆腳石。
“調查表明,農戶其實對技術知識的獲取非常迫切。”該負責人介紹,針對當地農戶的習慣,他們展開了送教到家門口,變學習理論為邊實踐邊學習,現場參觀指導等方式,根據農時安排,開展了實用、淺顯易懂的宣傳方式,受到了農戶的歡迎。
在實踐中,石柱縣畜牧局一班人堅持將培訓基地教學點下沉到基層,從課堂理論教學下沉到田邊地角操作,同時,注重辦班方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培訓內容注重實用技術傳授與新型農民意識培養相結合,不僅降低了養殖能耗,實現了生態養殖,更有效推進了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