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8/28 10:05:00 來源:蘭州日報 閱讀數:
一場新雨將天空洗刷得分外明凈。8月14日,我們驅車走訪永登縣七山鄉和通遠鄉兩座山鄉。同行的市委聯扶辦工作人員一路提示:“羊羊羊,是我們此行的關鍵詞”。一份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3年,永登縣先后建成種羊擴繁場5個,新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羊場234個,全縣肉羊養殖量平均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養殖方式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逐步轉型。目前,全縣羊存欄57萬只,有萬只羊場1個,千只羊場32個,1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1336個,20只以上規模養羊戶4783個,規模養殖量占養殖總量的75.3%。
永登縣畜牧局副局長張翠蘭介紹說,2014年,永登縣被確定為全省現代畜牧業12個肉羊產業示范縣之一,為了搶抓政策機遇,切實提高養羊效益,該縣成立了永登縣現代畜牧業肉羊示范縣領導小組,由縣長擔任組長,分管副縣長和縣農業、畜牧等部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全縣16個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畜牧局局長擔任,負責示范縣建設工作組織、協調和實施,明確責任抓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農業部門成立技術指導小組,負責技術培訓,組織實施科學養殖、疫病防控及飼草料加工技術指導。
通遠鄉:靠集中養殖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通遠鄉地處永登縣西北部,常年干旱。昔日,老百姓的生活過得異常清苦。這兩年來,這座鄉鎮致力于肉羊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基地建設。老百姓們爭相加入到了這場火熱的建設當中,甩掉了昔日戴在頭上的窮帽子,發家致富。
致富的門路千萬條,通遠鄉為什么偏偏選擇了一條“伴隨著風險”的養羊道路?這,還得要從“百家企業幫通遠”談起。2012年下半年,市非公企業工委、市工商局組織開展的“百家企業幫通遠”活動,得到了200多家企業的熱烈響應。來到田間地頭的企業家們分明看到了通遠發展的明天,一股腦簽訂對接項目38個,其中一項就是為通遠鄉開山辟地建成萬畝新梯田。幫扶干部們幫扶村民們擴大雙壟溝播玉米種植面積,雙壟溝播玉米喜獲豐收??墒?,問題出現了,堆成了山的玉米往哪里銷?很快,解決問題的“鑰匙”找到了,那就是發展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羊養殖,把種養殖的鏈條結合起來。由此,通遠鄉的群眾們就開始了學念“養羊經”。玉米種植,解決了這個鄉的溫飽問題。肉羊養殖,則將成為解決致富問題的“接力棒”。
市委辦公廳、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單位雙聯幫扶通遠鄉。在市委辦公廳的幫扶下,這個鄉爭取到了飼草種植扶持資金120萬元,實施了萬畝梯田玉米秸稈飼草種植。市委宣傳部雙聯幫扶通遠鄉,幫扶眾村民采取“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的多種模式,引進現代畜牧業經營管理理念,激勵更多農戶參與羊產業開發,促進“四化”基地建設。令市委宣傳部幫扶干部龍建國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當時幫扶單位開辟萬畝梯田時的場景:數十臺大型機械在山坡上轟鳴,硬生生地將一片荒原整理成為了平整的梯田。
站在高高的山崗“觀景臺”上,看層層疊疊的萬畝莊稼,通遠鄉的雙壟溝播玉米漫山遍野,這些青貯飼草無疑成為了羊產業鏈的飼草原料。山下的“紅頂子”建筑,就是集中養羊的新圈舍。這個新圈舍是該鄉臨平村實施的新建永登縣通遠鄉肉羊養殖基地建設項目的新圈舍,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沈宇介紹說,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項目占地180畝,新建羊舍40個,包括3個養殖場,分別為:種母羊場,計劃年育成母羊15000只;種公羊場,計劃年育成公羊5000只;肉羊育肥場,計劃年出欄育肥羊30000只。
該鄉的青嶺村設施養殖基地建設項目,當時是通過積極開展的“百家企業幫通遠”活動中確立的項目之一,市委宣傳部、市工商局等幫扶單位落實了幫扶資金230萬元。通遠鄉黨委副書記李萬平介紹說,這個養殖基地屬于村級集體經濟,針對該基地的運營及發展。通遠鄉和青嶺村兩級組織制定了詳細的管理方案,同時不斷探索創新運營模式,通過大戶承包,租金兌換羊只向全村返還的方式,實現逐年滾動發展。
通遠鄉通過建立良種肉羊繁育體系,運用品質育肥和羊肉產品深加工技術,提高肉羊生產效益,從而深挖肉羊全產業鏈開發來做大做強通遠羊產業。通遠鄉黨委書記唐文勝介紹說,2013年年底,通遠鄉全鄉羊只存欄數為50930只,其中,100只以上的養殖戶為208戶,散養羊只為16195只。而今年,預計到年底,該鄉羊只將發展到131227只,其中,計劃年底出欄56427只,存欄達到74800只。按照規劃,通遠肉羊養殖基地建成后,每年出欄羊的總規模在4萬只以上,并且基地建成后的肉羊屠宰加工生產線將實現5萬只肉羊的屠宰規模和30萬公斤肉羊的加工規模。
為了將“養羊文章”做到有備無患,這座鄉鎮還把配套產業的引進納入了主要的議事日程,永登縣永佳循環農業有限公司實施的秸稈飼料加工及養殖項目就是其中的一項。永登縣永佳循環農業有限公司實施的秸稈飼料加工及養殖項目主要通過青貯窖、揉絲打包等青貯方式,可年加工玉米秸稈3萬噸,增加當地農民秸稈收入400萬元,促進草食畜發展,年育肥肉羊2萬只,產值達2000萬元,增加效益400萬元,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養殖、種植業。
七山鄉:打造肉羊養殖“單兵作戰集中營地”
“喝的是鹽堿水,吃的是沙蔥菜,住的是彩鋼房。永登縣七山鄉的土種羊,上市從不愁銷路。”這是當地人夸贊自己土羊時常說的一句話。
從通遠鄉穿過一條沙溝,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前行,我們一行走進了被譽為肉羊養殖“單兵作戰集中營地”的七山鄉。通遠鄉的肉羊養殖走的是一條集中養殖的路線,七山鄉的土種羊養殖卻是另辟蹊徑——這座鄉鎮的土種羊養殖走的是一種“小集中大分散”的養殖道路。
七山鄉采用舍飼圈養和草山放養相結合,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該鄉根據現有澇池的大小分布,進行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分散養殖的終端直接輻射到戶,一戶為各小型養殖單元,合理規避病瘟災害,還能夠通過趕山路來鍛煉土種羊的體格,最終達到保持土種羊肉質“不褪色、不變化”的目的,保持了七山鄉精品羊肉的特色。
七山鄉黨委書記劉復彬向我們介紹說,永登縣全縣肉羊養殖57萬只,七山鄉肉羊存欄10萬只,這座鄉鎮人口7116人,人均養羊14只。
炊煙裊裊、牧歌升起,羊兒像散落在山坡上的珍珠,藏在一片青青的山屲當中。今年雨水好,山上的草長得格外好,澇池里的水也一年不干。“澇池是七山人養羊的重要水源地,沒有澇池溝里的鹽堿水,沒有山坡地上的沙蔥菜,也就沒有七山土羊的好品質。”七山鄉著名“羊倌”錢春奎如是說。錢春奎養羊,幾年來的收入在“五位數”以上。
七山鄉的土羊養殖與通遠鄉的肉羊養殖一樣得益于雙聯幫扶。為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幫扶單位市執法局幫助了眾村民扶持養羊資金40.8萬元,整合整村推進項目資金80萬元。“這些資金,為該鄉長溝村村民每人扶持了肉羊一只,還將沒有勞力,無法養殖農戶的羊只進行集約化管理。”幫扶干部張海明介紹說。將羊只交給養殖場代管,養殖場年終給農戶分紅,這樣,既解放了勞動力,又降低了養殖成本,成為了地道的“七山羊養殖模式”。
市委政法委幫扶七山鄉,緊密結合七山鄉的實際,提出了符合七山鄉發展的“1+1”民生工程。這一工程,第一個“1”是發展以雙壟溝播玉米為主的種植業,解決群眾的吃飯問題。第二個“1”是發展以肉羊養殖為主的養殖業,解決群眾的致富問題。兩個“1”字當中的“+”號意味深長,是起關鍵鏈條作用的一個符號,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聯系起來。
兩年多來,由于雙聯幫扶單位大力扶持,七山鄉全鄉雙壟溝播玉米種植面積由2011年的4萬畝增長到了目前的5.38萬畝,全鄉雙壟溝播玉米種植基本實現無縫隙覆蓋。肉羊存欄則有2011年底的5.2萬只增加到了現在的10萬只。劉復彬介紹說,雙聯幫扶單位為七山鄉累計落實雙聯貸款、婦女小額貸款、農戶發展貸款等各類資金900余萬元,為農民發展壯大種養業提供了資金支撐。
為了改良品種,市知識產權局還為七山鄉引進了3只澳大利亞種羊,改良了當地肉羊的品質。幫扶單位還協調市畜牧研究所在該鄉開展了肉羊養殖培訓,使得養殖戶掌握了先進的養羊技術和理念,提高了農民的養殖收入。劉復彬介紹說,全鄉現有50至100只肉羊的養殖戶81家,100至200只肉羊的養殖戶217家,200至500只肉羊養殖戶91家,500只肉羊以上養殖戶11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肉羊養殖“單兵作戰集中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