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科學報 閱讀數:
科技人員趙麗芳在試驗田給玉米授粉。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每到初冬季節,她們都帶上剛收獲的種子,千里迢迢來到海南播種,等半年收獲后趕回北方再播種。她們多次往返海南,像“候鳥”般不辭勞苦。
在山西省農科院的南繁育種隊伍中,有一批女科技人員,她們比男人付出更多的艱辛。為縮短農作物品種的育種周期,每年冬春季節,她們都要來到海南島,利用海南這個天然大溫室開展作物新品種的加代、雜交、鑒定、制種等工作。
她們像撫育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著試驗田每一株農作物茁壯成長,并將繁育的優良種子播種在全國各地,為山西乃至全國的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和農業增產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春節期間,記者遠赴海南繁育種基地采訪了她們。
每個新品種誕生,都有她們一份功勞
培育一個農作物新品種,從開始雜交到最后審定,需要8到10代繁殖。在我國北方,因受氣候影響,一年只能種一季,所以一個新品種的問世至少需八九年時間。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每到初冬季節,山西農科院都有一批女育種工作者,帶上剛收獲的種子,千里迢迢來到海南播種,等半年收獲后,趕回北方再播種。這樣,一年可繁育兩代,使新品種的育成幾乎縮短了一半時間。
40年來,山西農科院參加南繁育種的女科技人員達數百人,共選育出玉米、高粱、谷子、瓜菜等600多個優良作物品種,每年可增產糧食10多億公斤。深受市場歡迎的小米“汾州香”,就是該院老一輩女科學家陳瑛主持育出的“晉谷21號”優質高產谷種,為培育優良品種,她先后10多次往返海南島,歷盡了千辛萬苦。
這些遠離家鄉與親人的女科研人員,住在遠離繁華鬧市的海南山區農村基地,她們冒著炎熱酷暑,在試驗田辛勤耕耘。尤其到了作物雜交授粉季節,整天都要鉆進悶熱的莊稼地里,忍受蚊蟲叮咬,甚至有遭受毒蛇襲擊的危險。
海南島的地理緯度較低,陽光強烈,陽光越烈對農作物授粉越有利,而且授粉期最怕陰雨天。為避免過強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和蟲子叮咬,不管天氣有多炎熱,出工下地時,她們都要從頭到腳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工作一天下來,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
辛勤汗水換來豐碩成果
山西農科院高粱研究所飼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平俊愛,是“釀造專用高粱育種與利用項目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領軍人,她先后已有6年參加南繁育種,今年的春節都在海南試驗田度過。
“春節期間是高粱授粉關鍵時期,如果錯過去,這一茬育種實驗就白費了,今年雖然沒有回家過年,但為了完成科研任務,沒有怨言。”平俊愛這樣說。
通過南繁育種,她與團隊成員共同育成了國際上淀粉含量最高的釀酒高粱專用種15、16號,填補了國內空白;育成的新型a3細胞質飼草高粱“晉草1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攻克了我國種草養畜、快速發展畜牧業的重大難題。這些品種在全國20余個省區累計推廣1000余萬畝,創社會效益8億元。
平俊愛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了豐碩成果,她先后獲得多項山西省科技進步獎和農村承包獎,其中有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4項。
像“候鳥”般不辭勞苦
在地處海南樂東縣偏僻山村,有片西瓜南繁試驗田。在這片試驗田上,時??吹揭粋€身影,她就是年近花甲的山西省農科院西瓜育種專家、研究員王果萍。
育種的人都知道,西瓜雜交授粉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工作,一天至少要蹲在地上五六個小時,全天下來,腰酸背痛,整個人身體累得就像散了架。
王果萍大半輩子從事西瓜研究,多次往返海南,人們說她像“候鳥”,不辭勞苦地南北遷飛。她認為,培育農民和市場歡迎的西瓜新品種,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夢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30多年來,她先后主持選育出“雙抗八號”“農豐4號”“晉陽無籽”等10多個西瓜新品種。其中,無籽西瓜新品種填補了山西省這一產業的空白;“農豐4號”品種由于適應性強、品質優良,在省內外推廣65萬畝,平均畝增收近300元,新增總產值約1.8億元,該品種2011年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為使科研成果惠及廣大百姓,實現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相互配套,王果萍還從生產實際出發,研發出數套瓜果優質高效立體栽培新模式,并廣泛示范推廣。
“再艱苦也要堅守”
科研人員張紅梅、崔貴梅是該院生物技術南繁育種團隊的主力,她們的團隊承擔著國家重要科研項目,有600多份玉米、高粱等材料需要在海南基地進行科學試驗。
春節前夕,記者在海南樂東縣山腳村的試驗田見到她們時,她倆正在踏著田間露水進行檢查作業。記者剛到地頭,就聽到有人喊:“試驗田里有蛇!”只見一條2尺多長的竹葉青毒蛇,纏伏在她們試驗的玉米植株上。毒蛇很快被趕來的其他育種隊員捕獲,幸好有驚無險,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記者也及時用相機記錄了這一驚險場景。
可想而知,毒蛇、老鼠出沒田間地頭,對于這些育種隊員們來說,已是屢見不鮮了。
作為一個母親,遠在天涯海角,最想念的還是孩子。“只能晚上回到宿舍在手機視頻上看看自己的孩子,如果科研任務完不了,打算春節就在這里過,再艱苦也要堅守。”崔貴梅對記者說。
玉米研究所科技人員趙麗芳,已經連續兩年來海南了。她和愛人過著半年團聚、半年分居的生活,至今仍在海南基地試驗田忙碌。
趙麗芳住在三亞荔枝溝的一個繁種基地,承擔著5畝多的玉米試驗。到玉米授粉繁忙季節,工作量很大,一天要做四五百個田間雜交組合。她每天都得從早忙到晚,飯都顧不上吃,有時甚至帶著干糧下地。
春節前夕,趙麗芳的女兒學校放假,來海南看望媽媽,正遇玉米雜交期,她根本顧不上帶女兒出去看看天涯風景。“工作辛苦點算不了什么,因為和我一樣在南繁基地堅守的還有很多專家,年齡比我大、比我能吃苦的人還有很多。”趙麗芳謙虛地說。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