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廣西日報 閱讀數:
經營了些年頭且嘗上了甜頭的林果套種、干得熟門熟路的林下育苗,都被明確不再擴大規模甚至限制發展規模——在地處廣西賀州的大桂山林場,林下經濟進軍的新戰場是:林下種藥、林下栽菌、林下養野豬等。
實施這樣的大規模轉型,是因為林場在實踐中發現,“林果”、“林苗”套種成林后,不得不采伐部分原有用材林,需要以犧牲森林生態為代價。林下種藥、林下栽菌、林下養野豬等新模式,卻能保持森林原有狀態,豐富物種多樣性,增加林地土壤肥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截至今年6月底,大桂山林場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規模實施“林藥”、“林菌”、“林畜”新模式,新增林下種植面積4000畝,新增林下養殖面積1萬畝。
“林藥”:豐富物種多樣性
林下種藥,既可充分利用森林空間與土壤能量創造新產值,又能增加森林植被,豐富物種多樣性;對種植的藥材進行管理,也使原有林木間接受益。大桂山林場規劃在2020年前,建成5-10萬畝林下中草藥種植基地,以生產周期短、收益見效快的品種為主,如巴戟天、雞血藤、穿心蓮等。
在六排分場牛場林區,形似小灌木的巴戟天,已經高約30厘米,米粒大的白色小花簇擁枝頭。巴戟天性喜濕熱,非常適合在雨熱同期的大桂山栽種。2015年,林場爭取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450萬元,種植巴戟天1000畝,其中林場自身種植400畝,扶持職工與農戶種植600畝。2016年又分別在冬葉和清水分場桉樹林、油茶林以及雜木林下種了833畝,2017年計劃再種1000畝。巴戟天有藥廠保價收購,以“藥廠+林場+職工和農戶”模式推廣。
在一個名為“龍抬頭”的小山包,萌生的二代桉樹林已經郁閉。干凈平整的林地上,鉆出了一棵棵如豆苗般的巴戟天。6年前,林場職工羅振才在這里租賃100畝林地種植桉樹,每年花費大量人工除草施肥。自從在林下種上巴戟天后,不但免除了每年三次除草之累,增加生物量,保持了水土,還增加了收益,一舉多得。
頭年種,三年管,第四年收,林下種植巴戟天,畝產鮮莖2500公斤,每公斤10元,每畝收入2.5萬元,利潤占一半——百畝林下藥純收入將是125萬元。同事們提前祝賀,都稱羅振才為“羅百萬”。
“林菌”:菌渣基料養林地
林下種植食用菌,采收后殘留下來的菌渣基料是極好的有機肥,就地簡單處理就能增強土壤肥力,改良林地土壤狀態,既涵養森林又增收。
茂密的大桂山森林里生長著野生靈芝。過去,護林員巡山,每次都能帶回幾朵,現在已難得一見。
靈芝既是腐生菌,也是兼性寄生菌,對木質素、纖維素等物質有較強的分解與吸收能力,適應性較廣,大多數闊葉樹及木屑、樹葉、農作物秸稈、棉籽皮、玉米芯等,配加適量麥麩或糠麩都可作為培養基。不過,在針闊葉混交林規模種植靈芝,尚鮮見成功先例。大桂山林場有20多萬畝針闊葉混交生態林,囿于技術還邁不開種植靈芝的步子。
2014年,附近梅花村愛搗鼓菌類的能人陳明找到林場,請求租地種植靈芝。一方有林地缺技術,一方有技術缺林地,雙方很快達成合作協議,由林場出林地,陳明出技術出資金,合作種植靈芝。
2015年春節,陳明從外地買回菌種。在松杉混交林選了5畝氣候濕潤、陰涼、土壤疏松、土層深厚且植被豐富的林地種植靈芝。當年夏秋季節,靈芝喜獲豐收。每畝采收靈芝110多公斤,每公斤300元,畝收入3.3萬元,除去3萬元成本,頭年凈賺3000元。靈芝種下后可采收5年,后4年利潤更可觀:從2016年到2019年,每年每畝除去約3000元巡護費,可凈賺3萬多元。照料靈芝的同時,周邊林木自然也得照應。
今年3月,陳明又與林場在六排分場生態林區合作種植10畝靈芝。在現場可以看到,混交林下野草叢中,密密麻麻分布著成熟的傘形黑靈芝,“傘面”閃爍著漆樣光澤。種有靈芝的地方,杉木和松樹長得更快更茂盛。靈芝7月初開始采收,現在正是收獲時節。
大桂山林場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場將采取兩種方式推廣林下種靈芝:一是林場全資投入,規模發展;二是與職工合作,林場提供林地和種苗,職工出人工,利潤按比例分成。
“林畜”:植物動物共生長
家畜進山林,既改變了人畜混居的傳統方式,改善了鄉村人居住環境,又使牲畜回歸自然、半自然的生長狀態,更健康更綠色。植物動物本來就適宜共生,尊重自然規律可重建生態平衡。
東葉分場掛榜管理站的兩棟三層樓房,已成為大桂山林下養殖公司辦公和員工住宿的場所。
東面小山丘的綠樹下,隱約可見一溜小房子——青磚紅瓦平房是家豬圈,山溝前圍墻兩米高的平房是野豬館。
清晨,吃過兩碗稀飯,“豬司令”謝德華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他與兩名飼養員,用手推車把豬飼料送到家豬圈。倒料入槽、觀察進食、清理糞便,直到大白豬舒服得“哼哼”漫步后,才去野豬館。
野豬館占有20多畝林地,眼下放養25頭大野豬和近百頭小野豬。野豬一身黑毛,根根豎起硬如鋼絲,嘴巴又長又尖。白天野豬在林間吃野果野菜,晚上回來吃“營養餐”——有酒糟、糠皮作主食,又有玉米粒當零食。對森林來說,適量放養或輪牧牲畜,有利于控制雜草雜木瘋長,糞便又可作為天然有機肥養育林地。
2016年,林場對全資的養殖公司實行責任管理。通過競標,員工謝德華成為公司經理,承擔全年經營額200萬元,利潤50萬元以上的任務。完成任務能拿到15萬元年薪,否則只能拿每月1000多元生活費。
“全年來看,可出欄大白豬1000頭,收入250多萬元;出欄野豬20多頭,收入60萬元,完成經營任務不成問題。”謝德華輕松地說。
如今,公司正在籌備組建養殖合作社,向林場職工和周邊農戶提供野豬和家豬種苗,分配林區合理放養,形成統一品牌銷售。整個林場擁有60多萬畝用材林,擴大野豬家豬養殖空間廣闊,并且將給森林增添生機和活力。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