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閱讀數:
目前我國蘆筍生產中基本上都是采取育苗移栽方式栽培的,不采取選用種子直接播種的主要原因:一是,蘆筍幼苗期占用的土地面積過大,影響了一季的經濟收入;二是,用種數量過多,一般情況下直播用種量比育苗移栽要多用種子4倍以上,因優良品種的價格比較昂貴,費用過高;三是,難以做到一播全苗,大田土壤難以整理的過于精細,溫度、墑情、播種深度等很難控制在適宜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環境條件下,容易造成缺苗嚴重;四是,用工多、管理困難,在幼苗期施肥、澆水、中耕松土等管理工作都難以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因播種比較淺,采收白蘆筍時培土困難;五是,病蟲害和雜草比較難防治,容易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六是,影響筍株的發育,由于播種的比較淺,根系發育差而且多分布在淺層土壤內,在施肥、培土和松土時易造成根系損傷,不但影響了根系的吸收、合成、貯藏等功能,使筍株的抗旱、抗倒伏能力下降,而且造成蘆筍的壽命、產量和品質下降。
一、選用適宜的優良品種
由于蘆筍不同的品種或同一品種,在不同的氣候、土壤、肥水、栽培等環境條件下,其性狀表現差異比較大。選用的品種是否適宜,不但直接影響蘆筍多年的產量與品質,而且決定了蘆筍栽培的成功與失敗。 因此,在栽培綠蘆筍或白蘆筍選用品種時不可盲目的只注重產量而不注重質量,必須根據市場消費者的要求,從經濟效益出發,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環境條件,結合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和市場狀況來選擇適宜優質、高產、穩產、高效的優良品種。
?。ㄒ唬?栽培綠蘆筍
根據綠蘆筍生產的要求,嫩莖應具備色澤濃綠,筍體不帶紫色,筍尖鱗片抱合緊湊,在夏季高溫的條件下不散頭,筍條端正直順,粗壯而均勻,質地細膩、纖維含量少、多汁口感好,維生素、蛋白質、糖分等多種營養物質的含量要豐富。在一般露地栽培的情況下,以選擇冠軍、200—3、88—5改良系、吉利來、格蘭德、UC157、安德麗亞、阿特拉斯、格勞利亞等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我國北方無霜期短的地區或大棚、溫室栽培蘆筍時,以選擇UC157、安德拉斯、安德麗亞、特來密、歡迎等早熟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陰雨天多濕度大、蘆筍莖枯病發嚴重的地區栽培蘆筍時,以選擇冠軍、200—3、88—5改良系、臺南選一號、維肯ZK、維肯ZG等抗濕和抗病能力強的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河<BR>灘、海灘等含鹽堿濃度高、土壤肥力低、濕度大的地區栽培蘆筍時,以選擇以選擇冠軍、88—5改良系、澤西豪華、格勞麗亞、澤西巨人、澤西騎士、UC711、臺南選一號等耐鹽堿、耐瘠薄、抗潮濕和抗病能力強的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氣候干燥、水源缺乏的地區栽培蘆筍時,以選擇以選擇瑪麗·華盛頓500W、澤西巨人等抗干旱能力比較強的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發展太平洋紫蘆筍和紫色激情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比較高雜交一代品種。
?。ǘ┰耘喟滋J筍
根據白蘆筍生產的要求,嫩莖應具備色澤潔白,筍體不帶紫綠色,筍尖鱗片抱合緊湊,在夏季高溫條件下不散頭,筍條端正直順、粗壯而均勻、不空心、不開裂、質地細膩、纖維含量少、多汁口感好,維生素、蛋白質、糖分等多種營養物質的含量要豐富。在一般露地栽培的情況下,以選擇200—3、碩豐、魯蘆筍一號、蘆筍王子、吉利來、格蘭德、澤西豪華、將軍、極雄、阿特拉斯等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我國北方無霜期短的地區栽培以選擇UC157、安德拉斯、澤西國王、安德麗亞、歡迎等早熟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陰雨天多濕度大、蘆筍莖枯病發嚴重的地區以選擇碩豐、魯蘆筍一號、安德拉斯、澤西騎士、弗蘭克林、澤西豪華、維肯ZK、維肯ZG、臺南選三號等抗濕和抗病能力強的雜交一代品種為好。在河灘、海灘等含鹽堿濃度高、土壤肥力低、濕度大的地區栽培蘆筍時,以選擇以選擇碩豐、魯蘆筍一號、澤西豪華、格勞麗亞、澤西巨人、澤西騎士、UC711、臺南選三號等耐鹽堿、耐瘠薄、抗潮濕和抗病能力強的雜交一代品種為好。
二、確定用種數量
蘆筍種子的千粒重一般為20克左右,發芽率一般為85%左右,每50克蘆筍種子一般可出苗2125棵左右。在蘆筍生產中許多同志根據栽培面積與密度按此法計算確定用種數量,結果,因受育苗時間與育苗方法、出苗率與成活率、移栽時間與移栽質量、壯苗率與留苗補栽數量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幼苗數量不足或幼苗質量差,而影響了栽培面積或嫩莖的產量。因此,必須根據種子的千粒重與發芽率、育苗時間與育苗方法、管理技術與出苗率及成活率與壯苗率、移栽時間與移栽質量、栽培面積與密度、移栽后的成活率與留苗補栽數量等因素來確定種子的用量。
?。ㄒ唬┓N子的千粒重與發芽率
蘆筍種子的千粒重一般為18—22克,多數為19—21克。種子的發芽率在種子的包裝上都有標注,一般為70—90%,多數為80%左右。根據種子的千粒重與發芽率可以計算出每50克種子的發芽數量。
(二)育苗時間與育苗方法
在春季或秋季育苗的比夏季育苗出苗率、成活率、壯苗率高,一般可高20—30%;采取缽體設施育苗的比露地直播育苗的出苗率、成活率、壯苗率高,一般可高30—40%。
(三)管理技術與出苗率、成活率、壯苗率
蘆筍種子的出苗率、成活率、壯苗率受環境條件和病蟲害的影響比較大,在管理好的情況下,種子的出苗率按發芽率計算一般可達到90%以上;幼苗的成活率按出苗率計算可達到95%以上;幼苗的壯苗率按成活率計算可達到85%左右;
(四)移栽時間與移栽質量
在春季或秋季采取帶缽體移栽并根據土壤濕度及時澆水的成活率一般可達98-100%;采取不帶缽體移栽并根據土壤濕度及時澆水的成活率一般為95%左右。夏季采取帶缽體移栽并根據土壤濕度及時澆水的成活率一般可達95%左右;采取不帶缽體移栽并根據土壤濕度及時澆水的成活率一般為90%左右。
(五)栽培面積與密度
栽培白蘆筍一般每畝移栽1400—1900棵,栽培綠蘆筍一般每畝移栽1800—2500棵。 在一般情況下,栽培一畝白蘆筍需用種子50—75克,栽培一畝綠蘆筍需用種子75—100克。
三、種子處理與催芽
為了促進種子恢復生機,提高蘆筍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減輕病蟲的危害,在催芽之前要先將種子放在布袋上晾曬2—3天,并注意種子的翻動使種子晾曬均勻,在高溫季節千萬不可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晾曬種子,然后再浸種催芽。
蘆筍種子不但種皮厚而且堅硬,皮層上含有蠟質,干種子直接播種往往不易吸水發芽或出苗不齊,因此,在播種之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首先是選種,將種子用清水漂洗,去除秕種子和蟲蛀種子,選用飽滿的種子。然后是浸種,為了促進種子迅速吸收水分和殺死種子內外的病菌,防止病菌帶入苗床和大田。選用干凈的裝水用具放入55—58℃熱水,再將種子放入并注意攪拌種子,使種子受熱均勻,在水溫保持54—56℃的條件下維持20分鐘后,立即將熱水到出,加入25℃左右的水冷卻降溫,并用清水搓洗種子。然后再用30—35℃的熱水浸種2—3天,使種子充分吸足水分,每天用30—35℃的清水換水2—3次,在每次換水之前都要用清水搓洗種子,每次將種子放入水中時都要注意攪拌種子,使種子受熱均勻。最后將種子洗凈去除水分,放在洗干凈的濕毛巾或濕紗布上并用洗干凈的濕毛巾或濕紗布蓋好,放在25—28℃的條件下進行催芽。如果種子數量少在早春催芽不好控制溫度,可以用濕毛巾包好種子(不要包過實)再用塑料袋包好,放在貼近人體處保溫催芽,并注意勤翻動,每天用25—30℃的清水沖洗種子和包種子的毛巾2—3次,為種子補充水份和防止種子霉爛。當種子有10%左右的胚根破皮露白時即可播種,如果不及時播種,種子的胚根生長過長播種時容易損傷胚根。
如果用50%的多菌靈300倍浸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不可選用復方多菌靈;二是,一定要嚴格掌握好使用濃度;三是,不可浸種時間過長或過短,浸種時間以12—24小時為適宜。
四 育苗方法
為了不影響移栽季節,提高種子的出苗率與幼苗的成活率,培育壯苗。蘆筍育苗時必須根據氣候條件和移栽時間來確定育苗時間與育苗方法。在寒冷季節育苗,必須根據育苗數量、氣候條件,選擇溫室、大棚、小弓棚、地膜等增溫措施育苗;在氣候環境適宜的條件下,可以采取露地育苗。在高溫高濕季節,必須采取遮光和防雨設施育苗。除工廠化育苗建造溫室、大棚苗床外。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為了使蘆筍提前進入采收期,多采取小弓棚育苗或露地陽畦育苗的形式建造苗床。這兩種建造苗床育苗的方法,不但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保溫保濕性能好、管理方便、有利于培育壯苗,而且可使蘆筍提早30天左右進入采收期。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經濟效益,根據蘆筍生理特性和作物的茬口按排,一年四季均可育苗,一般以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夏季作物收獲前后移栽比較適宜。根據試驗和大田蘆筍生產中的實踐,以幼苗生長60—70天,地上莖抽生3—5個,苗高25厘米左右移栽比較適宜。苗齡過短,幼苗發育弱小,雖然移栽起苗時基本不傷根,移栽后的成活率也比較高,但是,因開溝移栽后易遭受雨水、病蟲、雜草等危害,大田的管理也比較困難,不利于幼苗的發育。苗齡過長,幼苗發育過大,移栽起苗時根系損傷嚴重,緩苗期長,幼苗成活率低,嚴重影響了幼苗的發育和今后多年的產量與品質。在雨水偏少和大面積統一育苗時,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苗率與幼苗的成活率,為幼苗發育提供有利環境條件,培育出健壯的幼苗,采取工廠化育苗,一般苗齡以25—30天為宜。小苗移栽,有利于幼苗的運輸與提高移栽成活率,節省種子用量,減少土地的占用面積。在育苗時,必須根據移栽時間來確定建立苗床和播種的適宜時期。
?。ㄒ唬┯绲氐倪x擇
蘆筍的種子比較堅硬而弱小,播種后吸收水分比較慢,出苗的時間也比較長,幼苗出土細弱如同針狀,因此,幼苗對土壤、肥水、溫度等環境條件要求比較高。為了移栽運苗方便和縮短起苗與移栽之間的時間,苗床盡量選擇在移栽大田內或靠近移栽大田處。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苗率與幼苗的成活率,為幼苗發育提供有利的土壤環境,培育出健壯的幼苗。苗床必須建立在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通氣性好、地勢平坦、灌排方便、土層深厚的中壤土或砂壤土田內。前茬栽培過果樹、桑樹、蘿卜、山藥、大蔥、大蒜、番茄等作物的田塊不可作為苗床地。否則因地下病害發生嚴重而影響幼苗的發育或造成幼苗枯死。
?。ǘ?營養土的配制
蘆筍種子的萌發、幼苗的生長發育除了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外,營養土的選用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出苗率、幼苗的成活率和培育壯苗的基礎。營養土的配制要達到含有滿足幼苗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通氣性要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無有害物質等特點。選用占配制營養土總量60%左右的肥沃中壤土或砂壤土和40%左右堆制充分腐熟過篩的有機肥,加入0.1%的專用苗床肥和適量的殺菌劑與殺蟲劑,將以上物質摻混均勻過篩去除雜物。在配制營養土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操作,防止因有機肥施用過多或沒有經過充分腐熟或營養土沒有摻混均勻,而影響了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的發育。不用營養缽育苗的將配制好的營養土填入苗床內,采取缽體育苗的將營養土制成缽體。
(三)營養缽體的制造
采取缽體育苗的優點是:起苗時基本不損傷幼苗的根系,幼苗帶缽體移栽基本無緩苗期,不但成活率高,而且有利于幼苗的發育,可使蘆筍移栽后提早進入采收期。目前育苗缽體主要有塑料穴盤、塑料杯、營養袋、紙筒、土壤缽體等幾種,在采取缽體育苗選用缽體時,必須根據育苗季節、育苗方法和苗齡的大小確定。制缽器制成的營養缽或紙筒制成的營養缽,適宜露地陽畦、小弓棚和雨水偏少的地區露地培育中苗;不適宜露地陽畦與小弓棚培育大苗和雨水多的季節露地培育中苗。在選用制缽器制成的營養缽或紙筒制成的營養缽培育大苗時,因苗齡時間過長,營養缽體小幼苗密集影響了幼苗的健壯發育,起苗時缽體難以成型失去了缽體育苗的作用;在雨水多的季節露地選用制缽器制成的營養缽或紙筒制成的營養缽培育中苗時,因這兩種缽體受雨水浸泡后移栽時缽體已不成型,起苗時幼苗基本不帶營養土,達不到帶缽移栽的效果。塑料穴盤適宜各種育苗方法培育小苗,塑料杯和營養袋適宜各種育苗方法培育小苗和中苗,培育大苗時采取將營養土直接填入苗床內,按行距與株距開溝播種。
蘆筍栽培面積比較少的在采取缽體育時,以選直徑7—10厘米、高10—12厘米的制缽器,利用人工將營養土直接制造成營養缽體比較好,不但節省了購買塑料穴盤、塑料杯或營養袋的費用,制造營養缽方便,而且在起苗移栽時比用塑料杯節省工時。采取塑料穴盤、塑料杯或營養袋育苗時,要根據苗齡的大小確定不同的規格,塑料穴盤以長60厘米、寬24厘米、高5厘米為好,裝入配制好的營養土培育小苗;塑料杯或營養袋以直徑6—10厘米、高8—12厘米為好,裝入配制好的營養土培育小苗和中苗,利用紙袋育苗時,選用廢舊報紙裁截成長35厘米左右、寬10厘米左右兩端用膠水黏成筒狀,待黏牢固后裝入營養土培育中苗。
(二)建造苗床
1、露地陽畦育苗苗床的建造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的田塊,在苗床北面用泥土筑建高出地平面50厘米的土墻,在北墻兩側按北高50厘米南高10厘米各筑建一個斜墻,墻的寬度應根據當地的溫度和土質而確定,溫度低或砂質土壤應建寬一些,一般以下寬40厘米上寬30厘米即可。苗床寬度150厘米左右,長度應根據栽培面積確定,一般移栽一畝大田,需要3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苗床的土墻建好后,根據營養缽體的高度將苗床內的土壤取出苗床外或苗床一頭呈坑狀,取土壤后的深度比缽體高1—2厘米,并將苗床底面整平,將缽體緊密均勻的排放在苗床內,并做到缽體的高度一致。在播種之后,選擇直順、光滑的細竹桿,其長度根據苗床的寬度確定,按每隔60厘米左右排放一根,并固定好,然后在苗床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四周拉緊用土封嚴壓實。并在苗床南墻外開挖一條排水溝。在夜間溫度偏低的地區,為了提高保溫效果,選用草苫子加蓋在苗床最上面。在風大的地區一定要注意防止大風將苗床上的草苫子刮掉或將塑料薄膜刮破。
2、小弓棚育苗苗床的建造
建造小弓棚育苗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育苗方式。因為建造非常簡單,成本也很低,保溫保濕性能也比較好,管理更加方便,在中午溫度偏高時通風降溫比較快。缺點是在晝夜溫差過大的地區夜間保溫效果差,容易因溫度低影響幼苗的發育。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灌排方便的田塊建造苗床,苗床以南北方向為好,苗床東西寬度150厘米左右,南北長度應根據大田栽培面積確定。根據營養缽體的高度先將苗床內的土壤取出苗床外或苗床一頭,深度比缽體低2—3厘米,并將苗床底面整平,將缽體緊密均勻的排放在苗床內,并做到缽體的高度一致。在播種之后,先選用220厘米長的細竹桿或竹片等支撐物,按東西方向將支撐物兩端插入兩邊的畦埂上,每隔50厘米左右用一根,建成中間高度為60厘米左右的弓形支架并加固好,然后選用塑料薄膜覆蓋在苗床上,四周拉緊用土封嚴壓實,并在苗床四周開挖一條排水溝。在夜間溫度偏低的地區,為了提高保溫效果,選用草苫子加蓋在苗床最上面。在風大的地區一定要注意防止大風將苗床上的草苫子刮掉或將塑料薄膜刮破。
3、露地育苗苗床的建造
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不需要采取增溫措施,在春季育苗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溫度情況確定育苗時間,一般以地溫穩定在15℃以上、氣溫穩定在20℃左右時進行播種為宜。在夏季育苗時,必須采取遮光和防雨設施育苗,并注意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否則將嚴重影響種子的出苗率、幼苗的成活率和幼苗的健壯發育。在我國四季分明的地區秋季育苗時,一定根據當地的溫度情況確定育苗時間。在無霜期比較長的地區,可采取秋季小苗移栽或翌年春季大苗移栽,在無霜期比較短和特別寒冷的地區,一般不適應秋季育苗,因為幼苗生育期短,貯藏根形成少發育差,冬季易遭受凍害而枯死或因幼苗遭受凍害后,使幼苗的成活率和筍株的發育受到影響。在我國四季如春的南方秋季和冬季均可采取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苗床建造雖然簡單,成本也很低,管理更加方便;但是,由于溫度、濕度不易控制,不但影響了種子的出苗率、幼苗的成活率和幼苗的健壯發育。而且在移栽起苗時,因幼苗不易帶土形成缽體使根系損傷嚴重,既影響了移栽后的成活率又影響了蘆筍多年的產量與品質。
露地育苗苗床選擇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灌排方便、惡性雜草少、土壤內有害病蟲少的田塊建造苗床。苗床以南北或東西方向均可,苗床東西寬度100—150厘米,苗床長度應根據大田栽培面積確定。在苗床的位置和面積確定后,先將苗床內10—15厘米深的土壤取出苗床外,然后將配制好的營養土填入苗床內,并使苗床高出地面5—10厘米,最后用苗床外的土壤在苗床外四周培好踩實,防止雨水沖刷苗床和灌入苗床內而影響出苗或幼苗的發育。
五、播種與控制病蟲危害
采取缽體育苗的,在播種之前先用水澆透營養缽體,澆水數量以細小樹枝從缽體頂部一擦插到底為宜。然后用手或小細木棍沾種每缽播種一粒,播種后營養缽體上面覆蓋2厘米厚的細營養土,并注意將缽體之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實。利用塑料穴盤、塑料杯、營養袋和紙袋育苗的,先用手指或小木棍在缽體中間壓一個小坑,然后每缽播種一粒種子,并在缽體上面覆蓋2厘米厚的細營養土。采取平地育苗的,先在整平的營養土上面按10—20厘米的行距開一條2厘米深的小溝,根據苗齡的大小每隔6—10厘米播種一粒,在播種時深淺一定要一致,然后用細營養土覆蓋2厘米厚。不論任何方法育苗都必須在播種覆蓋土壤后澆足水,并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氣性。最后選用蘆保豐200倍加永鑫一號600倍和敵百蟲800倍將苗床噴灑一遍,防治病蟲害。露地育苗的苗床為了保濕和防止土壤板結,必須覆蓋草苫子或麥草、稻草,在幼苗出土后再將草苫子或麥草、稻草去除。
六、苗床管理
由于蘆筍種子萌發、出苗和幼苗生育期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幼苗又比較細弱,育苗期間受土壤、溫度、濕度、光照、病蟲和雜草等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因出苗率與幼苗成活率影響移栽面積,幼苗的質量影響蘆筍一生的產量與質量,為了達到培育壯苗使蘆筍移栽后能提早投產和獲得優質、高產、穩產的目的,必須加強苗床的管理,為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與幼苗的成活率和促進幼苗的健壯發育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條件。
(一)病蟲防治
蘆筍育苗期間易遭受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莖枯病、蠐螬、螻蛄、地老虎、甜菜夜蛾等病蟲和雜草的危害,影響幼苗的成活與發育,在育苗期間必須做好紡治工作。
1、防治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莖枯病等病害
在幼苗生長期間,根腐病、立枯病選用蘆保豐500倍加永鑫一號800倍或選用蘆保豐500倍加蘆筍專用根病清2000倍澆灌幼苗防治。褐斑病在發病初期選用蘆保豐500倍加灰斑王500倍防治,間隔10天左右防治一次,連續防治2—3次。莖枯病在齊苗后選用蘆保豐500倍加永鑫二號500倍、筍病靈500倍加永鑫三號500倍或選用蘆保豐500倍加筍枯凈500倍、筍病靈500倍加莖枯凈500倍,進行交替防治,每隔10—15天噴藥一次。
2、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甜菜夜蛾等蟲害
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每畝用炒香的碎豆餅或麥麩子5千克加碎青菜葉5千克與敵百蟲0.2千克摻混均勻制成毒餌,在傍晚均勻橵入苗床內誘殺。防治甜菜夜蛾等取食地上部害蟲時,選用永鑫5號1000倍或0.26%的苦參堿600倍防治。
(二)調節溫度
育苗期間的溫度適宜與否是決定育苗成功與失敗最關鍵的因素。蘆筍的種子在15℃以下不易發芽,在20℃的條件下,經過17天發芽率只有27%。在25℃的條件下,經過5天發芽率為65%,經過8天發芽率為98%。在30℃的條件下,經過5天發芽率為74%,經過8天發芽率為91%。在35℃的條件下,經過8天發芽率為31%。在40℃的條件下不能發芽。
在播種后至出苗前苗床內的適宜種子萌發的溫度是:白天為25—28℃,夜間為18—22℃。在幼苗生長期間適宜幼苗發育的溫度是:白天為20—25℃,夜間為15—18℃,苗床內的溫度高于30℃或低于10℃均影響幼苗的發育,苗床內的溫度最高不得超過30℃,最低不的低于13℃。
采取增溫設施育苗的,一定要注意苗床內溫度的變化。中午苗床的溫度達到30℃以上時要及時通風降溫,苗床內的溫度達不到15℃時要設法增加溫度。當外界最低溫度穩定在15℃以上時,要及時去除增溫設施,讓幼苗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生長鍛煉。在高溫季節采取露地育苗的,在播種后至幼苗生長期間,當溫度超過30℃時,必須選用草苫子、樹枝、遮陽網等設施做好遮光降溫措施。
?。ㄈ┱{節濕度
蘆筍種子播種后不但要保持苗床內土壤濕潤,而且要保證種子萌發和幼苗發育所必需的氧氣。在幼苗生長期間,因根系發育比較短少而細弱,對水比較敏感,抗旱和抗澇能力比較差。苗床內的濕度過大時,不但影響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發育,而且易造成病害發生嚴重,使種子腐爛或幼苗枯死;苗床內的濕度過小時,既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又影響了幼苗的健壯發育。
采取小弓棚育苗和露地陽畦育苗的在播種澆足水后苗床內比較濕潤,因保濕效果比較好,在沒有去除塑料薄膜之前一般不需要澆水。如果遇到干旱時可采取噴水澆灌,不可大水直接澆灌。在苗床設施清除后,遇旱必須及時澆水,防止苗床缺水而影響了幼苗的發育。在澆灌苗床時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嚴禁一次澆水過多使土壤的通氣性變差而影響了幼苗的發育。采取露地育苗的苗床,在播種后選用草苫子或麥秸覆蓋在苗床上面,防止土壤板結和減少水分的蒸發,當幼苗出土時選擇傍晚將苗床上的覆蓋物去除掉。遇旱要及時采取噴水澆灌,每次澆水的數量以土壤濕潤為宜。遇雨時一定要根據降雨量做好排水降濕工作,防止苗床內濕度過大而影響幼苗的發育。有條件的最好在苗床上搭建弓形支架,在下雨之前用塑料薄膜覆蓋在苗床上防止雨水進入苗床。
?。ㄋ模┓莱s草
蘆筍的幼苗比較細弱,生長也比較緩慢,在苗床內生長時間達60多天,苗床內容易造成雜草叢生,嚴重時將蘆筍幼苗全部覆蓋,不僅影響了幼苗對肥水和光照的吸收利用,而且容易造成病蟲害發生嚴重,既影響了幼苗的成活率又不利于培育壯苗?;瘜W除草在播種覆蓋土壤后可選用50%的利谷隆1000倍噴灑苗床,但是風險性比較大,如果種子催芽過長、播種過淺幼苗出土早易產生藥害。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在雜草三葉之前,每畝選用5%永鑫筍草凈40—60毫升加水40—50千克將苗床噴灑一遍。在噴灑除草劑時一定要做到不重噴、不漏噴。目前苗床還是以人工及時除草為好。
?。ㄎ澹┻m時追肥
在蘆筍幼苗生長初期一般不需要追施肥料,一是,小苗生長量比較小需要肥料的數量也比較少;二是,營養土內的養分比較充足完全能滿足小苗發育的需要,在生產中往往因施用肥料過多造成幼苗遭受肥害。一般情況下在幼苗出齊之后20天左右開始追施肥料,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一次肥料。最好選用永鑫蘆筍專用苗床肥按1%的濃度潑澆或選用10%人糞尿加入0.5%蘆筍保增收基施型粉劑和尿素進行潑澆。在施肥時一定要采取少施勤施,施肥數量隨著幼苗的發育也由少到多,嚴禁一次施用肥料過多而影響了幼苗的發育。
?。┱{節幼苗發育
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蘆筍幼苗快速、健壯發育,使幼苗在移栽時能形成較多的貯藏根系和地下莖分歧,為蘆筍提早進入采收期和獲得優質、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在幼苗擬葉展開之后至移栽之前選用蘆筍保增收水劑1500倍加蘆筍保增收噴施型粉劑500倍噴灑幼苗,間隔15天左右噴灑一次,在移栽前1—3天必須再噴灑一次。根據河南省農業大學對苗齡72天的幼苗作試驗,在幼苗生長期間和移栽之前2天,選用蘆筍保增收水劑1500倍加蘆筍保增收噴施型粉劑500倍噴灑3次,以同期噴灑清水3次作對照,噴灑蘆筍保增收水劑的比噴灑清水的,單株幼苗鮮重增加6.9克,單株幼苗貯藏根數量增加1.8條、總長度增加30.7厘米,單株幼苗地上莖數量增加1.6個,高度增加3.2厘米,畝產量第一年增加216.6千克,第二年增加199.7千克。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