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海南日報 閱讀數:
地處海南核心生態圈,既擔負著保護海南核心生態圈的重責,又要實現山區少數民族群眾全面奔小康的目標,白沙黎族自治縣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但是,白沙人不等不靠,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深山中成功培育壯大了一批特色產業,讓山區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白沙堅持保護優先,呵護生態環境,發展特色產業,強化組織帶動,建立長效機制,扶貧攻堅向縱深推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扛起白沙的責任和擔當。
特色產業群起
白沙青松鄉位于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東部核心區,是南渡江、昌化江等重要水系的發源地。該鄉長期以種植橡膠、木薯、甘蔗等低效農業為主,加上交通閉塞,困難群眾不少。2017年,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3戶,2091人。
今年以來,青松鄉引導農戶種植益智,使農民年均收益達到3000元—10000元。全鄉有20戶以上農戶單憑種植益智,收入就能達到5萬元。
青松鄉引進“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形式,引導農民種植益智、砂仁等南藥,挖掘林下經濟“金礦”,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讓特色產業生根發芽。去年,該鄉新增益智種植面積達5000畝。據了解,青松鄉產業發展惠及貧困群眾391戶、1954人,成功讓359戶、1497人實現脫貧。
據測算,白沙88.7%的貧困人口需要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今年以來,白沙除整合各類扶貧產業發展資金6778萬元,扶持貧困群眾發展南藥、養蜂、果子貍等林下經濟和特色產業以外,還專門安排2000萬元,在每個鄉鎮打造1個—2個特色產業示范點。
在產業扶貧過程中,白沙突出組織帶動作用,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
據了解,白沙全縣創建產業扶貧基地70多個,帶動貧困群眾4008戶16498人,組織化程度高達86%。比如:林下養蜂產業發展到2.2萬箱,產值達550萬元;牙叉鎮果子貍養殖合作社創新實施“飛地扶貧”模式,解決生態核心區南開鄉貧困群眾發展難題,其做法得到省委第六巡視組肯定;實施“村企共建”茶園項目,解決8個“空殼村”問題;投入1.45億元建成海南首個生態農業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可帶動800戶貧困戶增收。
農民既拿工資又參與分紅
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白沙特別注重建立長效機制,通過“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讓農民既拿工資又能參與分紅,既有短期收入,又有長期收入。
白沙牙叉鎮牙港村的橡膠樹下有一排排整齊的鴿籠,數萬只鴿子或飛或立,場面十分壯觀。
村民王秀平就在這里工作。“我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資2000元,還能學到養鴿技術。”王秀平說,今年她在這里上班不到4個月,工資收入已有7000多元。
牙港村地少人多,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種植橡膠、甘蔗等。由于近年來橡膠價格走低,村民經濟收入減少。為給村民增加收入,白沙去年9月成立牙港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鴿子養殖基地。
鴿子養殖基地建立以來,已經孵化種鴿1萬對,每年向市場出售肉鴿15萬只,帶動34戶貧困戶參與。
牙叉鎮農業中心主任符永興說,貧困戶不僅可以在鴿子養殖基地務工,每年還參與分紅。像王秀平,今年她家的分紅將超過8000元。
地瓜已經成為流行健康食品。白沙七坊鎮利用生態優勢,引進一種黃皮黃心地瓜品種。該村利用扶貧產業資金,引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種植培育“黃金地瓜”品牌。
七坊鎮擁阜村的符麗娟加入了黃金地瓜合作社,還在種植基地務工。她說,去年她家收入總共才9000多元,今年在合作社務工5個月,工資收入就有1萬多元,加上年底合作社分紅以及家里的其它收入,今年全家收入有望達到2萬元。
七坊鎮的扶貧專干況建武說,“黃金地瓜”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大,在淘寶上優等品5斤裝的能賣到100元。合作社通過提供種苗,帶動全鎮貧困戶種植2000余畝地瓜,吸引40戶貧困戶入社就業。
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
在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白沙多措并舉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方位提升群眾滿意度。
加速推進危房改造。今年確保3083戶危房改造任務完成,目前改造任務封頂竣工率90%,11月20日前可全部竣工達到入住條件;11個整村推進項目已完成總體進度的78.4%,11月底可全部竣工;元門鄉翁村三隊生態扶貧移民搬遷項目已完成總體進度的65%。
不讓一個困難家庭孩子失學。學前教育到大專以上教育貧困家庭學生7988人實現教育資助全覆蓋,秋季入學的7459名貧困學生信息核實工作全面完成,10月底補助資金可以發放到位。與省技師學院聯合開辦技能脫貧“筑夢”班,讓40名初中畢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免費上技校學技術。
讓困難群眾都看得起病。實現建檔立卡貧困群眾42719人醫療保障全覆蓋,對患有大病、慢性病的1054人按照“三個一批”分類救治,各級公立醫療機構開通了就醫綠色通道,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患者住院實際報銷比例已達90%以上。
此外,白沙加快落實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確保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核實、審批、通過271戶771人因病、因殘及其他突發困難的貧困戶納入低保;完成辦理768戶農村低保、特困戶享受貧困戶“三保障”政策工作;讓409戶具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享有產業扶持。
把脫貧攻堅作為*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來,白沙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但白沙人依然保持著緊迫感。
10月17日,在國家第四個扶貧日,白沙縣委、縣政府舉行脫貧攻堅幫扶責任人誓師大會。2000多名幫扶責任人簽名承諾“心系群眾、駐村幫扶、貧困不除、絕不收兵”。
白沙縣委書記張蔚蘭說,全縣上下要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的民生工程,牢固樹立“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的思想意識,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苦干實干,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加快推進危房改造、整村推進以及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群眾共享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福祉,打贏脫貧攻堅總決戰,以優異的成績向全縣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借電商東風 闖扶貧新路
海南中部山區,交通不便,農產品運銷難制約著產業發展,這是導致山區農民長期貧困的原因之一。如何突破阻礙,闖出新路?白沙創新思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將山區特色產品帶入大市場,依托產業發展闖出扶貧新路。
白沙是全國橡膠大縣,天然橡膠種植面積60多萬畝,膠農近10萬人,年產干膠3萬噸。近年來,橡膠市場持續低迷,價格一跌再跌。
如何幫助膠農把橡膠賣出好價錢?白沙借電商東風,引導當地橡膠企業在阿里巴巴1688批發平臺進行線上銷售。橡膠企業直接與終端商家在線上完成交易,減少了線下交易中的中間環節,跳出被大型企業壟斷的膠業傳統銷售渠道,創造了線上月成交1000多噸乳膠的佳績。傳統橡膠產業在白沙迎來新的生機。
2016年底,白沙全面打響電商精準扶貧攻堅戰。縣政府對全縣貧困人口、電商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考察,確立22個貧困村,制定電商精準扶貧發展戰略。通過精準施策、精準定位,幫助貧困戶拓寬銷售渠道,提升貧困戶運用電子商務創業增收的能力,將農村電子商務培育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做到一個村一個主導產業一個重點品牌、一個電商服務站和一批網店經營者,激發山區農民運用電子商務創業致富的熱情。
今年3月,全國首個電商精準扶貧運營中心在白沙落地。運營中心服務團隊圍繞全縣22個貧困村,走村串戶,通過產品挖掘、包裝定位、品牌建設、網店開發、運營推廣和物流補貼的全產業鏈服務,幫助479戶群眾開設淘寶網店、微店,其中元門鄉福才村成為全省首個微店村。該村有1000余戶貧困戶觸網銷售農產品,有效保障了貧困群眾的生產收益。比如:針對今年部分產業的滯銷問題,通過扶貧運營中心組織開展網絡直銷行動,幫助群眾銷售玉米、地瓜、蜂蜜等產品30余萬斤。從事借助電商渠道銷售的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多元。
白沙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拿下”了全國首個電商精準扶貧運營中心、全省首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全省第一個電商智慧縣域、全省第一個“滿天星”農產品溯源試點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省互聯網農業小鎮試點縣等榮譽和稱號。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