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
初冬的清晨,在內鄉縣余關鎮易地搬遷安置點——幸福家園,當第一縷陽光拂過屋頂的光伏板,貧困戶田小偉一邊細細擦拭,一邊尋思著給家里添補新電器。
“只要有太陽,就能賺錢,這可是俺們的‘金罐罐’!”12月20日,田小偉告訴記者,一塊塊湛藍色的光伏板,將在以后的20年,每年為他帶來3000元的“陽光收益”。
像田小偉一樣,內鄉縣1.5萬余戶貧困戶全部享受到了脫貧“小太陽”帶來的收益。
而這只是一個縮影。如今,在南陽,養殖業、光伏發電及旅游業等特色產業齊頭并進,金銀花、艾草等中藥材,獼猴桃、油桃等林果業,香菇、大棚蔬菜等特色種植業遍地開花,成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
南陽是河南省傳統農業大市,目前仍有7個扶貧開發重點縣、468個貧困村、39.2萬貧困群眾,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讓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南陽不斷探索,培育壯大符合地域實際的特色產業,使產業發展與扶貧工作有效結合,讓產業成為支撐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搖錢樹”。
百花齊放特色產業各有千秋
今年9月,首屆中國(西峽)生態有機獼猴桃大會召開,再次吸引各方目光。西峽縣獼猴桃種植面積12萬畝,年產值6億元,從業群眾達8萬人。這一產業已成為南陽市林果業中發展潛力*、增收最快、農民得實惠最多的特色產業之一。
特色產業強,帶動能力就強,群眾脫貧才能持續。南陽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已呈現百花齊放的熱鬧局面。
生態產業成亮點,農民端上“綠飯碗”。淅川縣立足南水北調渠首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金銀花、軟籽石榴、竹柳等產業,全縣已初步建成竹博園、泓森植物園等10多個精品示范園,生態產業總面積達到28萬畝,20萬農民吃上“生態飯”。
月季品牌國際化,高效農業富群眾。南陽借力“中國月季之鄉”優勢,發展月季種植,僅臥龍區種植面積就達5萬畝,年產值超10億元。
特色種植接地氣,“土里淘金”可脫貧。該市桐柏縣大力發展花生、茶葉、中藥材、林果四大特色產業,總面積70余萬畝,形成9個專業鄉鎮、120個專業村、3萬余戶專業戶,“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漸成趨勢,特色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
南陽市扶貧辦主任周大鵬認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既調整了產業結構、提高了區域競爭力,又直接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
龍頭帶動貧困群眾搭乘脫貧快車
南召縣華康艾制品公司引導群眾廣泛種植野生山艾,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公司為貧困戶無償提供艾根、培訓種植管理技術,由貧困戶提供土地種植管護,公司與農戶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艾草。目前,周邊村已有43家種植大戶與公司簽訂了艾草種植合同,種植面積逾5000畝,累計村民增收能達到400萬元。
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參與扶貧,讓企業在扶貧過程中拓展市場、吸納勞動力,讓貧困群眾在企業發展中分享收益、穩定增收,實現“富民又富企”雙贏目標。
在實踐中南陽市也探索出多種有效模式。“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合作共贏模式。西峽縣仲景宛西制藥公司、仲景大廚房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把原料基地、第一車間建到貧困村,建立標準化香菇基地120多個、山茱萸基地23個。其中,山茱萸藥材基地已達22萬畝,公司與藥農簽訂了30年的收購合同,每年人均增收達5000元。
“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帶動模式。鎮平縣霖鋒公司通過“統一種植、統一種苗供應、統一聯合銷售”模式,帶動300多戶群眾發展蓮藕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模式,為數千戶群眾帶來土地租金和股權分紅;同時優先聘用貧困群眾,為300余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目前,南陽以7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2個非貧困村為幫扶對象,動員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幫扶,形成了“千企幫千村”的長效機制。全市已有1087家企業分別與幫扶村建立了對口聯系,實施幫扶項目700余個,幫扶貧困人口已達5.9萬余人。
抱團取暖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
打贏脫貧攻堅戰,既需“外部推動”,更需要激發內生動力。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是群眾發揮脫貧主體作用、增強發展能力的重要力量。南陽市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著力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讓貧困群眾通過自愿合作的形式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解決貧困群眾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分散經營問題。
帶動發展型。社旗縣丙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自建基地為依托,鼓勵貧困戶先在基地種植蔬菜,待技術成熟后走出基地,自建大棚發展,330余戶貧困群眾通過這種方式直接脫貧。在丙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全縣發展蔬菜大棚5000余座,年產值達1.8億元,種菜農戶年收入最高可達10萬元。
結對幫扶型。宛城區瓦店鎮大山農業科技示范園結對幫扶該鎮來莊村、梁莊村,對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示范園為他們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或托管服務,“種、管、收”一條龍;對沒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為他們提供務工崗位;對掌握一定技術的貧困戶,示范園把建好的現代化高效農業大棚以優惠價承包給他們,并以訂單形式收購產品。目前,已有91戶貧困群眾與示范園合作發展產業,3000多名農民長期在示范園務工。
抱團發展型。南召縣優化中藥材發展布局,引進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擔綱領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110多家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高標準建立種植基地,選育名貴中藥材集中連片種植,3000多戶群眾入社,種植辛夷、杜仲、山茱萸等優質名貴中藥材7萬多畝,年實現產值3億多元,1000多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資源共享型。方城縣深挖旅游資源,鼓勵景區周邊農民發展農家樂,或以土地、房屋等資源入股合作社,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參與旅游接待服務,探索出“景區+合作社+貧困戶”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形成了景區與農戶互促共榮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全縣8家旅游企業帶動1200多戶、3000人實現穩定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南陽讓產業扛起了脫貧攻堅大梁,力爭讓每一戶貧困群眾都有致富產業,依靠長期穩定的收益真正脫貧致富奔小康。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