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第一茶葉網 閱讀數:
一、癥狀及流行特點
本病發生在茶樹根頸部位。一年生無性系茶苗,感染初期根頸部表皮出現縱向細小裂紋,隨后,部分茶苗韌皮部環狀壞死,木質部變為褐色,植株死亡;部分茶苗韌皮部開裂、脫落,枝梢維持緩慢生長,根頸感病部位上端形成愈傷組織。二年生無性系茶苗,感病部位表皮壞死,脫落,上部愈傷組織增大,根頸下無明顯病變,莖桿呈“勒縮”狀。部分病株長勢一般,大部分病株黃化、衰弱,重病株枯死,已發現感病的無性系品種有:烏牛早、龍井長葉、舒茶早、石佛翠。
初步調查,該病在我縣的流行特點有:(1)在1―2年生無性系茶園發生,成年茶園及茶籽直播茶園未見發生;(2)茶園間作物過多過密或草荒嚴重,排水不暢,茶園微環境郁閉、濕熱狀態發病偏重;(3)品種差異不明顯。
二、病原及防治
經省農業大學專家培養、分析,該病原體為真菌類絲菌屬。6―10月份高溫、高濕環境易感。專家認為,本病為可控性病害。生產上,應高度重視,積極防治,但不必恐慌。
主要防治措施:(1)加強茶園管理。對雜草要除小、除早、除了,搞好培肥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2)降低茶園濕度。開好排水溝,確保茶園無積水,清除過多、過密的間作物,使茶苗遮光度不大于30%。(3)清除病死株。將病死株連根拔除,集中燒毀,將根盤土壤扒開暴曬并噴藥消毒。(4)噴藥防治。發病期間,將根部表土扒開(以不露側根為度),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600―800倍液,對準病株莖桿和根邊土壤噴灑(藥液不可接觸茶樹葉片)。(5)病原隔離。對發病較少地塊,在病株周圍開環形淺溝,作病株隔離;在發病嚴重地塊與較輕地塊之間,開深溝(1×1尺)作病區隔離,以防止病原體隨雨水徑流傳播。(6)培土雍根。病情控制后,對病株根盤培土至感病部位以上寸左右,誘發植株生長新根。(7)以防為主。栽苗前,用甲托或多菌靈600―800倍液拌黃泥漿根;定值時,細碎土壤,讓根系舒展向減輕茶苗體內養分消耗,增強茶苗抗病能力。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