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茶葉網 閱讀數:
在烏龍茶茶園實行機械化采摘可有效控制茶樹樹冠高度和增加樹冠幅度,增加茶園發芽密度,提高產量,同時還能提高茶葉鮮葉的勻凈度,提高茶葉品質。此外還能提高采茶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根據試驗統計,機采比手采增加產量0.25-0.37倍,提高鮮葉標準一個等級,提高采摘工效9-15倍。
在烏龍茶茶園實行機械采摘也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茶園管理栽培措施,除按一般機采茶園進行栽培管理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與紅、綠茶相比,烏龍茶機采更要培育整齊的樹冠面。烏龍茶的采摘標準是成熟采,其生長時間較長,由于每個新梢生長強度不一致,這樣生長整齊度就相對的比采摘紅、綠茶的差。一般而言,在夏、暑茶期間,約有15%左右的新梢萌發得較早,生長較快,等大部分新梢達到烏龍茶采摘標準時,這一部分芽葉已長至駐芽5葉以上,影響了鮮葉質量的提高。因此,應在采后的7-10天左右整面,以剪去早發和徒長的突出芽頭,平整樹冠。整面后一斷時間再對小部分突出芽葉待其長至1芽2葉時用手采摘,做高檔綠茶。由于其它大部分芽葉此時正處于萌發階段,手采不會對其造成損傷,這樣既平整了冠面,又提高了經濟效益,一舉兩得。
2、烏龍茶年采摘批次少,實行機采更容易造成鮮葉產量的集中。鮮葉的過度集中造成加工機械利用率低,同時又不易保證加工質量。因此在烏龍茶茶園的建園時應注意早、中、遲品種的搭配,對現有單一品種的烏龍茶機采茶園,要用修剪、留養、采摘等方法來調節其洪峰期。
3、不同烏龍茶品種對機采的效應不同,在烏龍茶機采茶園培育及管理過程中,應視具體品種的特點而采取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例如對黃炎品種應注意控制其芽頭密度的上升速度,梅占品種則應注意控制其樹高,等等。另外,機采烏龍茶品種應注意選擇那些發芽整齊,輪次明顯、芽葉直立性好、芽葉持嫩性和再生能力都強的品種,如水仙、黃炎、梅占等。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