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網絡 閱讀數:
去年,江蘇鹽城市義豐鎮養魚戶張某,利用一齡魚池水面養鴨,在飼養過程中發現,4厘米以下的魚苗游動不快,結果遭到鴨群的大量吞食,這是因為水鴨是雜食性水禽,偏食動物性餌料所致;還有該鎮養鴨專業戶周某利用稻田魚鴨混養,得不償失,這是由于稻田溝系較淺,只能放養魚苗培育魚種,魚苗暢游索餌時,遭到鴨群的危害,同時鴨群覓食也破壞水稻植株生長,影響稻谷產量。
實踐證明:漁池養鴨,是利用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進行魚鴨混養的。一般在不增加飼料、肥料的條件下,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多產魚100~250千克,增產15%~35%,還可多產鴨蛋和鴨肉。其飼養管理技術如下。
1.選擇合適水面。水面一般選用面積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5~2米以上的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選適合的河溝、小型湖泊、水庫也可。對沙土埂、土質較松的池埂及新開挖魚池上的鴨圈池埂應修筑護坡。此外,一齡魚池一般不宜放鴨,還有稻田也不適合魚鴨混養。
2.選擇適宜方式。現階段實行魚鴨綜合經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放牧式。即鴨群散放于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趕回鴨棚。這種方式有利于大水面魚類養殖,也可節省一部鴨飼料,但對魚增產效果不大。二是塘外養鴨。即在漁池附近建鴨棚,并設置水泥活動場、活動池,每天將活動場的鴨糞、殘余飼料沖洗到漁池中。這種方式便于鴨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長處。三是魚鴨混養。即在漁池堤埂上建鴨棚,圍一部分池埂作活動場,把鴨直接放養在漁池上。這種方式能較好地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農戶因地制宜地選擇好適宜的經營方式,可發揮*的效益。
3.進行合理搭配。漁池養鴨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放鴨100~150只為宜。若放鴨200只以上,應以養鰱、鳙、羅非魚或鯉、鯽等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不宜以草、魴或青魚為主。此外,還要注意換水增氧。每667平方米魚池養鴨不宜超過250只,否則魚產量會明顯下降。以每只鴨年產糞40~50千克計,養鴨魚池比不養鴨的每667平方米要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為鰱、鳙魚生長提供充足的飼料。養鴨魚池可以鰱、鳙魚為主,每667平方米可投放魚種50~75千克,1000~1500尾。以養草、青魚為主,每6667平方米放魚種75~1500千克,1000~1500尾。飼養得法,667平方米,凈產魚可達400千克以上。
4.加強飼養管理。為便于鴨群集中管理,可用舊網片、紗窗布等材料圍一部分漁池作為鴨的活動池,以每平方米水面養2~4只鴨為好,網片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厘米,以便魚兒自由進出。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動場給鴨投飼,傍晚待鴨進棚后,將場地鴨糞、殘食清掃入池。早晨趕鴨出棚,撿蛋后要將棚圈內鴨糞清掃入池。夏季鴨群排糞量大,水質過肥,要及進加注新水,并減少施肥量。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